鉅大LARGE | 點擊量:1163次 | 2020年04月07日
新能源汽車及BMS市場和趨勢探討
從2014-2019年大家看中間是電池BMS公司,有非常明顯市場份額在擴大,獨立BMS以前非常大,現在變小,目前趨于穩定的態勢。目前動力鋰電池做BMS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動力鋰電池做PACK,做BMS產業鏈是非常完整的一條線,電池廠商對電池的理解是非常充分和足夠的,相比公司來說會有更多的優勢。還有目前電池頭部公司在對技術、對資金的積累和投入不是小公司能比的,優勢也非常明顯,長期來看不同公司可能要思考我的定位到底是什么,特別是整車公司。專業BMS還會有機會,但是相對來說怎么樣把握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目前市場參與者仍然以本土公司為主,外資公司隨著合資車型進入市場開始占據一定市場。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占超35%的市場份額。這個市場頭部會有幾家,北汽新能源并不是自己在生產,億能電子還有一些。外資公司有Zollner和電裝進來。
那么,獨立的第三方BMS公司是否還有機會?我把東軟睿馳挑出來和大家看,最近幾年主流車型里面都有占據一定市場份額,未來很多訂單都拿到了。東軟睿馳是一家非常值得研究和關注的典型汽車零部件公司做轉型,進入智能化、電氣化的公司,做得非常成功。這家公司目前在客戶優勢、技術積累、戰略思路都非常正確,這種公司有非常大機會。目前主流車企已經建立初步穩定BMS供給關系。比亞迪用自己的,北汽新能源有金脈,航博和寧德時代,吉利BMS供應商非常多,未來寧德、LG會比較多。上汽有捷能,還有天寶,這應該是延鋒偉世通,廣汽有東軟睿馳和金脈。合資公司寶馬幾乎都是普瑞均勝,戴姆勒有ACCUmotive,大眾是法可賽這家公司,通用有LG和上汽捷能兩家公司,豐田有電裝睿馳,目前有很多新公司出現,而且是獨立第三方BMS公司。
我們得出一個觀點,BMS初始進入的時候壁壘相對較低,后面發現要想做得好,做得高端有客戶,技術壁壘也非常高,我們認為優質的獨立BMS供應商還是會有機會的。第二,乘用車市場進入壁壘非常高,原供應鏈體系內電子供應商更具優勢。乘用車公司前裝配套相對是有很大的門檻和壁壘的,是否能夠進入供應鏈體系,是否和我有客戶關系,這些都有很大壁壘,從這一點來說我們認為這種新的公司進入乘用車領域是非常難的。我們看到東軟睿馳、法可賽都是在汽車領域的電子供應商。第三,隨著新能源整車和電池行業市場會進一步洗牌,BMS行業會加速淘汰,未來很多公司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甚至消失,關于BMS公司來說,選擇可持續發展客戶非常重要,很多公司消失并不是因為他不行,而是客戶消失了,所以我一直在講零部件公司特別是新能源相關零部件公司,選擇客戶是非常重要的,選擇好的客戶能活,選擇差的客戶就會死。第四,供配關系逐步趨于穩定,要發掘市場需求空白點。我們認為未來48V、HEV市場會快速上升。目前成本比較高,不管怎么樣一定會往這方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