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11次 | 2020年04月06日
“一定要將光伏產業做好”
光伏產業是青海的一大支柱產業。
八月二十三日,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黃河公司)西寧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高效N型IBC電池組件生產線開始聯動調試,成為國內第一條量產效率超過23%的高效電池及組件生產線,引領著行業向更高端的技術方向發展。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該公司考察時指出,發展光伏發電產業,要做好規劃和布局,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突出規范性和有序性。他希望國有公司帶頭提高創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和產品,在創新發展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
作為三年發展成果的獻禮,IBC項目的建設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落地的一項見證。
三年來,黃河公司以清潔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為己任,按照國家電投集團打造光伏全產業鏈的要求,積極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率先在國內打造了從多晶硅-切片-電池-組件-光伏電站系統集成-光伏電站開發建設運行的完整產業鏈,成為青海光伏電站開發的主力軍。
潔凈青海風光無限
高原大陸性氣候下的柴達木盆地,干旱少雨,風力集中,光照條件好。特別是盆地內分布的茫茫戈壁,成為開發風能、太陽能的理想之地。
從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出發,無論向南還是向西,沿途最壯觀的景象一定是排列在荒漠戈壁上,一排排巨大的隨風旋轉的風力發電機和大片整齊的太陽能光伏板。
青海有充足的太陽能光照資源、豐富的荒漠化土地資源。
的確,柴達木盆地天氣晴朗、水汽含量少、大氣透明度好,加之地勢平坦,無山巒遮擋,日照時數長,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
盆地內年均日照時數在3000小時左右,日照百分率為80%以上,年平均太陽能總輻射量為7000兆焦/平方米,太陽能輻射和日照僅次于西藏,居全國第二位,是我國光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在倡導綠色發展的今天,這片廣袤的無人區和遼闊的曠野,自然成為發展光伏產業、風能發電的最大優勢。將無盡的風能、光能轉變成電能,是青海能源建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在共和縣、德令哈市和格爾木市三地的光伏產業園,一塊塊光伏電板比肩接踵,在戈壁瀚海中連成了一塊靜謐的蔚藍之海,敞開胸懷吸納著萬里晴空中無遮無擋的光束。
以建設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省為牽引,加快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努力實現一個目標、打造兩個基地、規劃建設兩條通道,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執行一優兩高戰略部署,推動我省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全省正著力打好清潔能源發展這張牌。要持續打造清潔能源產業,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向結構更優、動力更足、實力更強、效益更高邁進,力爭早日把我省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自2010年以來,國內一大批光伏發電巨頭相繼入駐格爾木,這里的光伏產業迅速崛起,并在國家和省內政策支持下很快形成了并網、輸送等發展光伏電站的先決條件,建成了當時國內最集中的光伏電站集群。青海光伏產業正在領跑全國,甚至全球。
黃河公司在光伏電站的建設運維中,創新驅動發展,推進產業技術升級,優化了電站技術參數設計,設備選型和配置更加合理,在提高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的同時,大幅提高了電站發電效率,降低了系統投資成本。
聚集優勢旨在突破
抓住人才、技術、資金等關鍵環節,發展好光伏一條龍全產業鏈。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黃河公司站在改革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形成了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產業配套的發展新格局。
堅持創新驅動,聚焦清潔能源,緊緊圍繞重要工作、重大改革和重點任務,把光伏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轉化為現實發展的優勢。三年來,黃河公司把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重大要求轉化為實際行動,光伏產業持續壯大、不斷變強,實現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規模體量快速上升,光伏裝機達到388萬千瓦,比2016年上升55%,占全國集中式光伏電站總裝機的3%,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運營商。
體系布局更加完善,已經形成規劃設計、創新研發、設備制造、開發建設、生產運營、能源服務等完整的產業體系,規劃引領、科技支撐、上下游協同、多能互補、規模化基地式開發、集約化專業化運維,推動高質量發展。
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光伏發電成為黃河公司重要的利潤支撐,先進技術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良好實踐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光伏產業聚集要素、帶動區域的功能不斷提升,光伏已經成為青海省、黃河公司的靚麗新名片。
黃河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謝小平介紹,近年來,公司牢牢把握創新發展主動權,針對創新資源分散、要素聚集度低、協同創新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完善公司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創新驅動能力明顯增強,成為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黃河公司科技投入平均上升86%,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吸引新增了35名國內外領軍人物等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光伏產業科技人員。
三年間,僅光伏產業新獲得175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1項)、注冊軟件著作權4項,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和公司標準49項,取得科研成果50項(其我國際領先水平2項,國際先進水平2項,國內領先水平10項,國內先進水平7項)。
聚焦光伏科技前沿和行業重大需求,圍繞光伏發電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開展技術攻關,黃河公司構筑支撐高端引領的先發優勢,正加快實現科技創新由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
目前,該公司研發的高效光伏電池和組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光伏發電系統集成技術持續全球領先,智能光伏電站從青海走向全球。集成電路用半導體基礎材料不僅填補國內空白,還打破了少數國際廠家壟斷的局面。
特別是以西寧(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為代表的光伏產業發展基地,通過不斷地探索走出了一條新能源發展的綠色之路,成功打造出完整的光伏產業制造鏈,成為我國光伏發展的獨特風光。
潔凈能源造福人類
站在黃河公司共和光伏產業園區的瞭望塔環顧四周,目光所及之處遍地是排列整齊的光伏板,板天一色的藍沖擊著眼球,蔓延到天邊的場景足以震撼到每位觀摩者。
保護生態環境一直是黃河水電人追求的目標。創造性地引入牧光互補模式,在光伏電站種植牧草,實現一草兩用,不僅修復生態,還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更有利于改善環境和氣候。
這一舉措不僅推動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土流失、加大了水源涵養。植被形成的綠色屏障改善著光伏電站周邊的環境,還降低了風沙對光伏電站造成的損害,最終實現了光伏產業帶動生態建設的目標。
初秋的黃河公司共和光伏產業園區內,筆直的柏油道路通向重要區域,路旁的新疆楊、青海云杉、珍珠梅等喬灌木隨著馬路延伸到光伏電站的子陣,齊腰高的牧草隨風搖曳。在光伏電站的心臟升壓站及其生產樓、中控室周圍等地,一排排黃垂榆、丁香、榆葉梅等生長在主路兩旁,處處顯示著綠色的生機和生態的力量。
據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這里風沙較大,為了保證發電量,每個月都要清洗光伏板,而沖洗完光伏板的水正好又灌溉了植物,植物生長使水土得到更好的保持,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
發展清潔能源,讓清潔能源更好造福人民。
2018年,黃河公司外送清潔能源超過77億千瓦時,比2016年翻了三倍多。在全省持續三年綠電七日綠電九日和綠電十五日100%清潔能源供電行動,黃河公司供應了七成以上的發電量,不斷創造和刷新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
目前,黃河公司正在積極打造全球首個千萬千瓦級、水光風多能互補示范工程。通過深化水光互補和多能互補技術研究應用,黃河公司在全球創新性地提出水光互補理念,將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大的光伏電,調節為安全優質的虛擬水電,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建成全球最大的85萬千瓦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實現了電網運行更安全、穩定和經濟,提高了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降低了清潔能源成本。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成熟,光伏+儲能將形成一個多元互補能源發電微電網系統,可以實現光伏余電存儲,結合儲能,達到產量最大化。
黃河公司應用4G網絡、智能手持終端、手機APP軟件、數字信息等技術,實現互聯網+光伏的智能光伏電站與大數據分析,建立了市場化、集約化、專業化的運營新機制,光伏電站實現集中監控、遠程診斷、執行維護的智能管理模式。光伏發電單位運維人數較2016年降低29%,單位售電成本降幅超過20%。推廣光伏清潔機器人技術,發電量提高1.82%。
目前,公司在定點扶貧的羊旗村建成利用光伏發電實現供暖、儲能、供水、污水處理、通訊、智能控制為一體的示范項目,下一步擬在青南地區推廣,以滿足貧困地區人民日益上升的美好生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