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00次 | 2020年03月12日
豐田首購國產電池博世棄產電池,皆因電池五霸在亞洲?
近日,有兩則新聞引起車聚君的注意,第一是據英國金融時報得知,日本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將從我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比亞迪達成合作關系。豐田的雄心是全球范圍內實現大規模的平衡,從而轉戰電動汽車。
第二是德國博世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不再自行生產電池,理由是風險太大。此外,在博世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考慮到外部市場的動態因素,且這些因素未來很難預測,目前還不知道這項投資能否給博世帶來回報”。
一、為何選擇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我們先看看寧德時代的來頭,2011年十二月十六日成立,至今已有8年。在這8年時間內已與本田、寶馬等全球汽車制造商建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的銷量還超過了松下電子,拿下行業全球第一寶座,至此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
此外,在行業內的地位也不容小覷,年銷售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其制造的鋰離子電池在全球范圍內排名前十,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名列世界前茅。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比亞迪在國內的影響力可謂是很大,大街小巷都知道,大概是因為名字的原因吧。比亞迪于1995年成立,那時車聚君才剛出生...比亞迪是由其董事長王傳福,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所總院旗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辭職后所創立的。
這位畢業于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的高材生,嘗試將自己制造的電池送給當時臺灣最大無繩電話制造商大霸使用,因為低廉的售價引起大霸濃厚的興趣。在1995年底,大霸將三洋的訂單直接轉給王傳福,從此奠基了王傳福的商業帝國。
2002年比亞迪上市,其董事長王王傳福窺得先機,覺得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并于2003年直接收購原西安秦川汽車公司,一邊研發和生產汽車,一邊研究新能源汽車。
2005年比亞迪首款磷酸鐵鋰動力鋰電池面世,之后在國內電池動力領域做了多年的大哥。
所以可以看出為何豐田會選擇這兩家,因為這兩家目前都在電池行業前三名以內。
二、豐田的想法很多
豐田這次除了和我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合作之外,其在國內也有一系列的調整與布局。豐田擴大了一直和國內的松下電子的長期合作,還與國內的Yunasa以及東芝達成電池采購協議。
這一些列的舉動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豐田關于電池存在巨大的需求。
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汽車制造商為了滿足更加嚴格的排放要求,特別是歐洲和我國,做出了一系列的調整,重新對電動汽車如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以及純電動汽車做出了改變。
因全球市場關于電動汽車的需求非常大,這遠超豐田的預期,僅僅憑借松下的實力是不能夠滿足。此前豐田對外公布其設定的目標是到2030年,其在全球的汽車的銷量將有一半將是電動汽車。
據2018年財報顯示,豐田全球汽車銷量為950萬輛,其中大約17%是電動汽車,絕大數是汽油車和油電混合車型。
豐田這次新升級的電動化戰略內容有,從2020年起在我國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其還計劃于2020年初,將在全國推出至少10款純電動汽車型。
三、博世為何放棄電池單元?
其實博世曾經考慮自己生產電池來對抗競爭對手,在2017年十二月考慮投資200億歐元,讓其電池產量在2030年達到200GWh。但是博世比較擔心其是否能夠生產出比松下、三星等對手更好且更便宜的產品。
此刻,博世認為這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所以決定放棄生產計劃,而且還完全剝離了和電池生產相關的資產。其決定解散旗下兩家鋰離子電池技術合資公司,鋰能源、動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還售出其固態電池子公司Seeo。
其實博世放棄電池動力單元有以下幾點:
從市場層面看,目前全球動力鋰電池由亞洲5大公司霸占,即寧德時代、日本松下、韓國三星、韓國LG和深圳比亞迪。這五家制造商已成氣候,博世這時候入圍是分不了一杯羹。
從技術層面看,動力鋰電池技術更新比較快,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液態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密度還不能夠滿足純電動汽車的需求,固態電池和下一代鋰離子電池技術,預計2025年后成熟。
從成本層面看,電池單元的成本有75%來自于鋰等原料,算上后期的加工、包裝、運輸等費用,利潤非常有限。假如后期有價格戰,可能面對虧本的狀況。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博世放棄電池的發展,因為它們自己擁有電池管理系統和系統集成能力,再采購外來的電池單元,完全能夠給予客戶完整的電池系統。
所以博世的方案就是繼續保持和電池廠商的合作,為全球車企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制造電池,不過是交給電池廠商,然后再購入。
在《美國汽車新聞》公布的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排行榜上顯示,博世近五年一直是排名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