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24次 | 2020年03月06日
中小動力鋰電池公司,還活得下去嗎?
慘絕人寰寡頭爭霸
從寧德時代18年上市開始,動力鋰電池徹底進入了雙寡頭壟斷時代,當年寧德時代的裝機量占比為40.6%,比亞迪的裝機量占比為19.4%,二者合計60%,更加恐怖的是二者裝機量占比仍在不斷上升,2019年四月二者合計78%,中小電池廠已經徹底絕望。
合肥國軒從17年上位為老三,之后名次一直沒有變化,占比也穩定在5%左右,表明合肥國軒的擴張速度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基本一致。
力神電池、比克電池、中航鋰電這三家老牌電池廠名次處于波動和緩慢下降的態勢,但是占比在不斷被壓縮,假如再不努力,可能就跟不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了。
孚能是一匹黑馬,名次和占比均在穩步攀升,雖然和雙寡頭差距巨大,但是已經可以挑戰合肥國軒的地位了。
個人判斷:綁定了國內外大型主機廠的中小動力鋰電池公司還可以繼續玩耍,例如獲得戴姆勒和現代起亞定點的億緯鋰能,獲得日產雷諾與本特勒定點的欣旺達,否則面對雙寡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與車企的橫軸連橫,將很難獲取客戶。
圖1動力鋰電池公司裝機量占比變化(數據來源建約車評)
風雨飄搖關停轉業
基于公司公開的信息顯示,到2020年前十幾家動力鋰電池公司的產量接近300GWh,遠遠超過2020年的動力鋰電池需求量,結構性過剩問題嚴峻,頭部公司的電池有錢都買不到,落后公司的電池白送都沒人要。
風口早已不復存在,絕大部分動力鋰電池公司投入的錢最終都將隨風而去,甚至都沒有被收購的價值,因為電池和芯片一樣,贏者通吃,落后公司的產線在先進公司那里連垃圾都不如。
2019年前四個月,戰況更加激烈,前20名的合計占比已經達到97%,新進公司已經不可能對行業格局發起挑戰,暫存公司中排名擠不進前20的也已經紛紛開始考慮轉行了。
曾經來湊熱鬧的要么把產線當廢鐵買了了事,要么繼續回去做3C數碼、電動工具電池,特別是今年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執行,55kg的整車重量限特種致整個行業從鉛酸往鋰電轉移,2019年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車型的滲透率預計可以從10%上升至15%。有專家估計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自行車的全面替代,每年電動自行車關于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增量將超過18GWh。
以星恒電源為例,早已將業務重心轉移至電動自行車行業,并成為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的老大,滴滴街兔共享電單車用的就是星恒電源的電池。四月三十日星恒電源還進行了Pre-IPO輪融資9.22億元,投后估值40.5億元,突然發現差異化競爭,不去爭所謂的高大上,活得挺好。
另一邊,德賽電池近期則表示,公司動力鋰電池業務情況不理想,而在小型鋰離子電池業務領域,公司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產品銷售數量仍保持較好的上升;在中型鋰離子電池業務領域,各項業務進展順利,鋰電電動工具及吸塵器業務聚焦核心優質客戶,銷售收入穩步上升。后續判斷會聚焦于小型和中型鋰離子電池業務領域。
雖然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都是從3C小型鋰離子電池業務起家,并成功將賽道切換至電動汽車動力鋰電池領域,但是別人能行不代表自己也能行,風口沒了、形勢不對時該轉型就要轉型。
圖2電動自行車新國標重要指標設置
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像星恒電源、德賽電池一樣好運,受制于技術、資本和市場等因素,前有沃特瑪因攤子鋪的太大轟然倒閉,近期又有媒體謠傳國能電池即將倒閉,但是國能電池第一時間公開澄清自己沒有問題,具體情況如何,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從業者才會有真實體會。大概一年前,鮑教授所在公司給一家電池廠配套關鍵零部件,該廠資金緊張,回款無望,最后甲乙雙方商量用庫存電池抵貨款了。
曾經大哥風光不在
汽車電子設計的朱校長寫了三篇關于韓國鋰電巨頭SDI、SKI、LG的文章,其中一些數據和觀點很有意思,這里引用一下。
據AutomotiveNewsEurope報道,因與三星SDI就動力鋰電池供貨協議細則出現分歧,三星SDI的供應可能無法達到預期要求,大眾將調整價值500億歐元的電池采購計劃。根本原因是三星SDI原計劃向大眾供應20GWh的動力鋰電池,但現在計劃將電池供應削減至不足5GWh,因為假如按大眾的供貨要求,三星SDI肯定要賠錢。2018年SDI儲能電池的出貨比動力鋰電池更穩定,總量達到了4GWh,并且儲能電池的價格不低,從2017年的Q2開始儲能電池業務就取得了利潤,之后進一步加碼,SDI玩的很愉快。然而做動力鋰電池卻是虧錢的,特別是國內補貼退出后動力鋰電池的降價需求擺在那里,產線投了,訂單接的越多虧的越多,不接訂單也在虧,因為產線在不停折舊。綜合來看SDI目前采取的是防守策略,以一個動力鋰電池和其他需求合并的態度來解決產量和價格的矛盾。
三星SDI不做了,大眾訂單的坑肯定要有人來填,SKI前不久宣布,將在2025年將動力鋰電池產量擴大20倍,其在大眾、Daimler和HyundaiKIA一共拿了430GWh的訂單,平均到6年,每年大概70GWh左右,屬于對賭未來了。
LG也不示弱,其電池的產量規劃比SKI還要提前2年,2020年LG的產量是90GWh,SKI的產量是60GWh。
我們經常說國內公司畫大餅,隨便一個規劃就是多少GWh的產量,其實韓國人畫餅能力遠超我國人。韓國人的個性是先定一個高的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然后蒙眼狂奔,最終能完成60%就算合格,假如能完成70%~80%那就是謝天謝地了,100%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后用一句話總結: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句話可以從現在往前看,也可以從將來往現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