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13次 | 2020年02月28日
“無人”的戰疫,動力鋰電池全方位援助抗疫設備開戰!
病毒“人傳人”的消息確定后,鐘南山院士提倡大家不要出門,自我居家隔離抗擊疫情,于是許多人將購物地點從商場轉移至了網絡,日常的生活物資、瓜果蔬菜很多都是通過網上購買。據數據顯示,春節及疫情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上升540%;美團買菜北京地區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2-3倍。蘇寧小店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北京蘇鮮生線上蔬菜、水果的單日訂單同比上升了200%,蘇寧小店菜場線上訂單環比上升245%。
全民網購的情況下,配送員也成了稀缺資源。并且自一月二十二日起,國內各大快遞接連開通各地馳援武漢救援物資的“綠色通道”,紛紛免費承運緊急救助物資。免費運送緊急物資的公益行動中,快遞和快運網點也自發組織加入抗疫力量,而一些快遞公司的復工率只有60%,快遞物流、騎手配送等行業人員壓力陡增,且頻繁接觸不同的人,感染風險較大。在這場戰疫中,一項項搭載動力鋰電池為支撐的無人設備,開始投入戰斗。
京東物流:無人配送車
二月六日,武漢青山區吉林街,一臺京東無人配送車以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從京東物流仁和站出發,沿著街道一路前行,穿過建設二路路口,行駛600米后順利將醫療物資送到了武漢第九醫院,第九醫院是武漢市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NCP)的定點醫院,也是本次疫情的核心防疫站。
疫情爆發后,京東物流仁和站點一直支撐第九醫院醫療及生活物資的配送工作,因為疫情原因,醫院一般不允許配送員進入,以防感染,于是京東無人配送車便勇于承擔了“派件”這項重任。
據京東統計,每天來自武漢第九醫院的訂單有50%-70%是由無人車配送,除非貨物體積大或者批量特別大,超過了無人配送車卡口尺寸,才要配送小哥親自配送。
智行者:無人配送車、無人清掃消毒車
一月二十六日,疫情剛剛爆發,智行者CEO張德兆急忙召回了一批留在北京過年的員工,緊急改裝調配一批用于醫院內配送藥品、食品的無人配送車和無人清掃消毒車。
一月二十九日,這批無人設備在上海兩所醫院和北京的一個隔離點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由智行者捐贈的這3臺無人配送車在滿電狀態下可持續工作6-8個小時,期間能以人類走路或慢跑的速度(每小時5-10公里)進行移動。
張德兆表示,“公司一定是以大家的健康安全為第一,但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之所能,為疫情作出一點貢獻”。
悟牛智能:噴灑消毒機器人
一月二十八日上午,悟牛智能總經理尹本強通知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立即返回公司,隨后他親自開車往返400余公里赴煙臺把核心工程師接回公司。一月三十日上午,自動駕駛消毒機器人改裝完畢;下午,尹本強將自動駕駛消毒機器人帶到了中心醫院開始實地測試。
一月三十一日,青島悟牛智能先后為青島、日照、濟南等地醫院捐贈了近30臺自動駕駛噴灑消毒機器人,用于減少醫護人員進出隔離區的次數。該款機器人可通過“無線平行駕駛”或自動駕駛功能為患者進行送餐服務,并且加裝有自動噴灑模塊,可實現自動駕駛、自動噴灑消毒。
華為:5G無人車
二月三月,據武漢鐵路官方消息稱,兩輛華為5G無人車已成功抵達武漢吳家山車站,據消息透露,這些車輛將用于隔離病房。目前,這兩輛無人車已運達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由華為武漢分公司調試后,指揮部將撥付給相關醫院使用,后續將還有更多無人車抵達武漢。
創澤:多款智能機器人
為滿足特殊時期的醫護工作需求,創澤公司在現有機器人技術基礎上進行了功能升級、結構改造。目前,已有數臺創澤智能機器人,包括智能醫療導診機器人、醫用智能配送機器人以及全自動智能滅菌消毒機器人,應用于山東省、甘肅省、廣西省、河南省、江蘇省、新疆的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導診問詢、遠程診療等工作。
其中,智能醫療導診機器人可在門診大廳替代人類進行接觸式接待,按照標準化問詢模板詢問病人是否存在發燒、干咳、乏力的癥狀,是否有武漢的人員接觸史等一系列問題,再根據回答進行人工智能算法計算,判斷是否存在疑似情況,從而推薦去相應門診。
新石器:無人物流小車
因武漢全市小區進入封閉管理狀態,物資運輸成為難題,百度Apollo生態合作伙伴新石器的無人物流小車投入使用,解決疫區居民生活物資運輸問題。
從武昌區水果湖店中百倉儲到漢街壹號公館,無人物流小車為住在同一個單元的5戶居民配送他們未來3天的食品。這段路距離1.7km,2.4立方米的大貨箱滿載續航里程100km的無人物流小車一天共計要跑20多個來回,能為將近100戶的居民遞送食品和物品。這輛無人物流小車時速50km/小時,配有厘米級高精度地圖,即使沒電了,采用電池彈夾倉的無人物流小車僅用30秒就可實現換電,從而繼續投入工作。
不僅僅無人物流車,無人送餐車、消毒無人機、無人清掃車等等一系列設備都在這場疫情中發揮作用,他們不眠不休,24小時高強度維持運作,并且沒電了只需更換電池或充電。很大一部分緩解了各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避免直接接觸,保障人身安全。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科技大顯身手,根據環境和需求變化而變化,實現“科技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