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61次 | 2018年06月10日
動力鋰電池市場迎洗牌期
在政策不斷利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持續走高,行業處于爆炸式發展之中。抓住機遇,強強聯合成為行內企業發展的重要關鍵。實現強強聯合的主要目的在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規模效應,實現產業鏈的高效整合。
強強聯合成行業共識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及行業多元化細分趨勢的加深,聯合與共贏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只有實現優勢互補發展,打造全產業鏈,才能促進行業的持續發展。目前,強強聯合已然成為行業共識。
一方面,國外龍頭企業頻頻“聯姻”。據了解,松下與美國特斯拉汽車共同建設的內華達州車載電池工廠11月將啟動量產。由于特斯拉新款車型的火爆預約,雙方決定提前投產增產。松下計劃向特斯拉的電池工廠投資16億美元,分8次實施。松下高管表示“希望避免因電池短缺而導致車輛生產滯后的事態發生”。為此提前實施投資,盡早提高量產規模提上了日程。
另一方面,本土企業之間緊密對接。本土企業對接形式有:一是上市公司通過收購行內企業,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如堅瑞消防52億收購沃特瑪,格力集團正計劃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天際股份27億元收購新泰材料;二是行內企業之間“無縫”整合,布局全產業鏈,如贏合4.38億收購東莞雅康;國軒高科3.07億增資北汽新能源,長信科技擬8億元入股比克動力。
此外,國外企業與國內企業合作互補。日前,松下表示將與中國北汽集團合資生產純電動車核心零部件。松下與中國企業北汽集團合資生產純電動車用空調核心部件“電動壓縮機”。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北汽集團2015年在中國的新車銷量約為250萬輛,位居業內第5位。北京汽車的前身是汽車零部件工廠,1958年正式成為汽車廠商。其除了與德國戴姆勒和韓國現代汽車合作生產高檔車之外,還在研發純電動車等業務。
產業鏈高效整合升級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三年將是中國汽車動力鋰電池市場洗牌期,2018年之后格局穩定。強強聯合有助于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快速高效整合,重塑產業格局。
據鋰電大數據統計,截至目前,2016年上半年鋰電產業兼并購事件30余起,涉及總金額達700億元。縱觀近來行內的兼并購案,我們發現上中下游產業鏈的整合波濤洶涌,產業鏈高效整合升級成為產業發展主線。
上游材料方面,洛陽鉬業4月29日發布公告稱,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洛陽鉬業控股有限公司已與AngloAmericanplc簽署協議,買入其巴西公司Ambras及AA盧森堡全部發行股份和有關附屬公司,涉及鈮和磷酸鹽業務,作價15億美元;接著,洛陽鉬業又于5月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洛陽鉬業控股有限公司與Freeport-McMoRanInc簽署協議,以26.5億美元收購自由港集團位于剛果(金)的TenkeFungurume銅鈷礦56%權益。
中游加工制造方面,科力遠公告稱,控股子公司科力遠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將以人民幣2900萬元收購福建省福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29%的股權,并向福工動力單方增資人民幣4400萬元,通過本項目的實施,CHS將建成一個向全行業開放的國家級深度混合動力系統總成平臺,成為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最核心的動力總成供應商和關鍵零部件配套企業。
下游方面的整合更是快速而高效。比亞迪攜手青海鹽湖共同開發鹽湖鋰資源,以達到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的效果;北汽新能源攜手建元資本逐鹿綠色物流市場;本田與通用汽車達成一項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預計2020年前合作開發下一代氫燃料電池技術,以進一步推動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普及。
據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基于行業標準化的開放與合作,實現產業鏈的快速高效整合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找準定位,進一步開放合作,共同打造全產業鏈,整個行業才能持續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下一篇:18650電池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