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27次 | 2020年01月10日
國產鋰電池前景被看好 但仍要闖關
今年4月末,工信部公布最新一批《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國內汽車偏愛的日本松下、三星SDI與LG化學三家公司的電池未能進入這份名單。
按照規定,從今年5月起,未采用入圍企業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將無法獲得補貼。這意味著國內眾多車企將會因為采購國外電池而無法獲得補貼,陷入銷售困境。受國家政策偏袒,國產鋰電池未來行情將持續走強,但仍舊有難關要闖。
新能源車市利好鋰電池市場需求強勁
從應用領域來看,鋰電池可分為消費型鋰電池、儲能型鋰電池與動力鋰電池三類。其中,消費型鋰電池和儲能鋰電池歷史較長,與之相比,動力鋰電池起步晚,但在近年得益于新能源車市爆發,動力鋰電池迅速發展。
2014年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7.85萬輛,增長3.5倍,銷量則達到7.48萬輛,同比增長3.2倍;到2015年,全年生產新能源汽車總計34.04萬輛,同比增長3.3倍,銷量達33.11萬輛,同比增長3.4倍,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2010-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單位:萬輛)
新能源車市爆發背景下,我國鋰電池市場需求也不斷攀升。2011年我國鋰電池產量不到15Gwh,動力鋰電池在其中幾乎未有占比,到2015年我國鋰電池產量上升至47.13GW,動力鋰電池在其中的占比升至36.07%,這一發展趨勢與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吻合。
前景看好鋰電池產業鏈受益
業內預計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50萬輛,對應的動力鋰電池產能超過20Gwh。從產業鏈追蹤的結果來看,國內動力鋰電池產能擴產速度一般,更多的產能無法實現滿產,因此動力鋰電池仍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產業前景持續看好,這將使鋰電池產業鏈公司受益。
鋰電池產業鏈可分為上中下游三大環節,國內以下公司值得關注:
上游為鋰礦資源,為鋰電池提供鋰礦產品,國內代表企業是西部資源與贛鋒鋰業等;
中游是材料領域,分為正負極材料、隔膜與電解液四類,代表企業有杉杉股份、中國寶安、新宙邦等,四大材料共同助力了電芯制作與電池組裝環節;
下游是鋰電池終端應用領域,分為消費電子、工業儲能與新能源汽車三類,其中德賽電池與比亞迪等是代表企業。
質疑不斷鋰電池待闖技術成本關
以上是我國鋰電池產業發展的積極一面,但另一方面,國產鋰電池還具備技術分歧以及成本難題待解決。
技術上,我國面臨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的技術路線分歧。三元鋰電池功率密度大,相同體積可為汽車提供更大續航,因而受到市場歡迎,國內大部分車企選用了三元鋰電池,但它內部材料在高溫下不穩定,有安全風險,不被政策支持;磷酸鐵鋰電池穩定性好,政策對其鼓勵,但續航較低,因而不受市場喜歡。
由于上述技術分歧存在,鋰電池發展被受掣肘。
成本方面,目前在一輛純電動汽車中,動力鋰電池成本占據了純電動汽車成本的一半,鋰電池目前成本高昂,這也使得純電動汽車制造成本和售價都偏高,消費者難以承受。
綜上可知,鋰電池產業發展前景明朗,但也有發展壓力,未來降低成本、提高技術將成為產業發展大勢。
下一篇:剖析動力電池與汽車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