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86次 | 2020年01月02日
國家鼓勵鉛酸電池 能否解低速電動車尷尬
自從低速電動車問世以來,爭議就從未停止過。近年來,無論業界如何爭論,低速電動車在現實中的尷尬處境仍不曾改善。但近日山東省經信委副主任楊少軍透露,工信部已初步同意將山東省列為國內首個低速電動汽車推廣試點省份。作為低速電動汽車生產大省,山東省經信委建議選擇部分地區做推廣試點,完善管理使用辦法。
也許對于大批無證生存的山東低速電動車企業而言,這是苦等了5年的轉正信號。但在工信部初步同意和試點等勉強的態度描述背后,參與低速電動車數年爭論的專家和業界人士仍提出質疑。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稱,政府還沒正式公布并下發正式的紅頭文件,因此,不能肯定地說低速小型純電動車合法化或者身份明朗化。此次山東省有關官員的表態,也很難說是政策即將松口或者撕開一道小口的信號。山東時風集團副總經理林連華同樣回應稱,此前沒聽說過上面有對低速電動車放行的說法,也是從手機報上看到的消息。據他了解,沒那么樂觀。
近幾年,政府一直將使用鉛酸電池的純電動車排除在新能源汽車之外,盡管嚴令禁止,但是這種低速電動車在全國許多地方開始呈現燎原之勢。國內有老一輩汽車人一直在呼吁政府部門不應該禁止發展低速電動車,而應該因勢利導,按照市場需求,從低端向高端發展,一定能夠蹚出一條電動車發展的路子。
花非花在爭議中逆生長
在目前情況下,國家鼓勵大企業做電動車,但大企業不屑于做時速低、里程短的小型電動車。大企業做的是時速高、里程長的電動車,但其價格太過‘高檔’,難以形成市場化。多是一些沒有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在做小型電動車,這些企業有粗制濫造的,也有認真做的,有些企業甚至每年出口幾千輛,由此產生的業界對于低速電動車技術、交通等方面的擔憂聲越來越多。一位業內專家說。
9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舉行的電動汽車對動力電源的需求及其對策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表示,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力度是全球最大的,但是政府支持的高指標電動汽車發展緩慢,并未被市場認可,而市場潛力巨大的低速經濟型純電動汽車發展卻受到政府限制,不允許登記上牌照。
陳全世曾表示,不贊成大規模發展低速電動汽車。他表示,低速電動車技術含量低、性能低,安全沒有保障,采用的鉛酸電池污染大,并且和高速電動車技術差異很大。把我國電動汽車技術寄希望在低速電動車上有所突破,幾乎難以實現。所謂低速電動車,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的說法,就是披著轎車外殼的電瓶車。按照交管部門的規定,這種電動觀光車不能上路行駛,也不能上汽車牌照,只能在景區等特定區域內使用,駕駛者也不需要考取駕駛執照。
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也曾公開表態,低速電動車不是新能源汽車。國家發改委一位權威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是指能替代傳統能源汽車的汽車,使用鉛酸蓄電池的低速電動車連汽車都算不上,更談不上是什么新能源汽車了。
下一篇:電動汽車實現快速充電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