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25次 | 2020年01月01日
誰在做空比亞迪?
6月20日,某港媒以《比亞迪電動車供港一個月國產的士充電爆炸》為題,報道5月份進入香港營運的電動的士發生充電爆炸事故。該報道在描述此事件時寫道:位于何文田的一部快速充電器前日下午替電動的士充電時,發生輕微爆炸,幸的士司機不在車內避過一劫。
無論是標題的國產的士充電爆炸,還是內文中的幸的士司機不在車內避過一劫,相信只要不是理解能力有障礙的人士,都應該會據此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比亞迪電動車真的爆炸了。
但事實卻并非如此,而是用于車輛充電的比亞迪壁掛式充電盒,由于供電部分接點接觸不良導致接點過熱,出現部分熔化現象,而這與電動車設計、充電設施及充電程序無關。比亞迪的公告稱,該事件涉及的電動車以及充電設施均未有爆炸現象發生,不會對公司電動的士的正常運營造成重大影響。
媒體的失實報道,是以訛傳訛的誤報,還是居心險惡的陷害,抑或是唯恐天下不亂的造謠,相關媒體敢不敢站出來給公眾一個說法?我想,大抵是不會主動站出來的,畢竟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有擔當。更何況,真正有擔當的媒體又豈會如此不負責任地做新聞?
且不說此報道出籠的背景是什么樣的,它給比亞迪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據報道,比亞迪在A股大跌8.22%,報收31.84元,H股大跌9.27%,報29.85港元。就此而言,很支持比亞迪對于個別媒體的不實或夸大報道,保留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身權益的權利的說法,很希望能通過正當渠道,給不實報道的媒體一點顏色看看。
當然,換個角度來說,這件事的發酵,應該和事件所涉的是電動車不無關系。一直以來,有關電動車安全性、可靠性的爭議早已有之。作為國內電動車技術、產品的領先者,比亞迪更是始終被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
去年5月26日,一輛醉駕且嚴重超速的GT-R,撞上了一輛正常行駛的比亞迪E6純電動出租車,造成三名乘客遇難。并且,因這輛比亞迪E6車身后部及電池托盤嚴重變形、導致部分動力電池破損與短路引起燃燒。當時,這起事故一經報道,就迅速引發了大范圍的討論,不少人眾口一詞地質疑比亞迪電動車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很納悶,為什么那么多的人一俟事發,就不分青紅皂白地站在輿論的高地上說三道四,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盼著比亞迪出事一樣,可算是有了機會,不一棍子將其打死,就對不起上溯至八輩的列祖列宗。好在,此后比亞迪電動車接受了專家組獨立、公正的調查,其后公布的事故結論證實,比亞迪電動車安全性完全沒有問題,算是還了比亞迪一個公道和清白,也讓一些失望的質疑者淡定了許多。
上一篇:鋰電池行業迎來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