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626次 | 2019年12月25日
制約儲能技術發展的瓶頸是什么?電池安全才是關鍵
投資1800萬元支持基礎研究
電池的安全性問題是制約大容量儲能技術應用的關鍵瓶頸,目前的儲能技術或則一味追求高比能量而忽視安全性,或則雖有安全性但比能量低下,在各種可應用大容量儲能的電池技術中,鈉鎳電池技術是為數不多的兼有高比能量和高安全性的技術。然而,至今僅美國GE公司等極少數國外機構掌握相關技術。
從2006年開始,溫兆銀帶領團隊開展鈉鎳新型安全電池研究,并于2010年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儲能電池核心材料技術體系。
到了2014年,我們開始在前期純基礎研究的基礎上,做面向應用的基礎研究,這個時候其實離形成產品和產業化還有相當一段距離,但北京順義科創集團直屬的投資平臺北京華順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順投資)雪中送炭,給我們投了1800萬元的研發費用,這是非常難得的。溫兆銀說,這是國內的投資人少有的眼界,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對項目的信心。
好政策激發潛能良性循環
我們希望所里能冒出更多的獲獎獲利大戶,相信有了好的政策能激發大家的潛能。硅酸鹽所所長宋力昕說。
宋力昕說,近年來,該所制定并實施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暫行辦法》《對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和《知識產權管理暫行規定》,理順科技成果權屬和利益關系。
根據相關規定,科研人員個人因成果轉化得到的獎勵為35%,用于團隊的科研經費為35%,如果不需要這么多經費,也可以獎勵給個人。硅酸鹽所的政策是,獎勵給個人的金額在35%52.5%之間。宋力昕說,此舉極大激發了科研人員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積極性。
此外,硅酸鹽所進一步規范了成果轉化交易方式和審批流程,針對成果轉化的實際需要,規范了離崗創業和兼職從事轉化工作的條件與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