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81次 | 2019年12月24日
補貼退出,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能健康發展嗎?如何降低動力電池成本?
最近看到一些關于儲能方面的分析文章,發現大多認為是政策的支持帶動了這個產業的發展,但也同時指出,中國政府在儲能產業政策上的支持力度還需要加強,唯有此,我國儲能產業才能真正快速發展,與發達國家比肩。
不可否認,中國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政策支持,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不僅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帶動了全球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浪潮。
但是,我們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挑戰,全國上下,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各位人士,都在擔心一個問題: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退出后,這個產業還能不能健康發展?
動力電池企業在擔憂,下游客戶要求降價,而上游原材料卻時常緊缺價格上漲,電池這塊成本如何下降?毛利率下滑不可避免。
當然,更多的還在擔憂這個產業能不能繼續走下去?
然而,很多人也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初具規模,后續會有更多政策去扶持,直到其完全市場化,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樂觀的預計可能要在2025年之后。
所以,回到本源,這個產業完全市場化,仍需要技術的進步、成本的下降。
這兩個因素是決定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化發展的關鍵。而電動汽車其他的優勢,在目前來看只是錦上添花,還談不上革命性的顛覆。
成本方面,現在三元鋰電池系統成本在1.1-1.3元/Wh,磷酸鐵鋰在1元/Wh以下。但是有機構測算,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成本要降至0.7元/Wh,與燃油車相比才有競爭力。所以,就目前來看,在降成本上,仍有很大的壓力。
可以說,等到成本下降到有競爭力的水平,等到技術可以媲美燃油車,電動汽車其他的優勢也才有價值。
成本下降之后,電池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將具有競爭力,而市場也會得以開拓。屆時,電化學儲能產業的大門就不敲自開了。
政策要扶持,但是我們要想得更遠一點,在政策扶持之后,這個產業能不能獨立行走?這個產業要想獨立行走,關鍵問題都在哪里?
筆者覺得,這些問題才是政策扶持的重點和關鍵所在,避免政策的大水漫灌,而真正切中要點去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可能會更快一些。
此外,政策的制定也應在市場準入、定價機制等方面也逐步放寬,營造更利于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
上一篇:我國電池企業在國內有哪些優勢?
下一篇:為什么說熱失控成自燃的主要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