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67次 | 2019年12月11日
2019年LG化學的在華戰略
導讀:2019年,LG化學的中國市場攻勢加快,在華電池業務總規劃已超過40GWh。
(來源:微信公眾號“電池聯盟” ID:zgcbcu作者:龍闕)
2019年,從上游鋰資源,到正負極、隔膜鋰等電池材料,再到鋰電設備,LG化學已將中國本土動力電池產業鏈多家企業納入了自己供應商體系。
截至目前,LG化學在中國動力電池業務規劃產能已超過40GWh。產能規劃和投資均處于行業前列。
作為全球動力電池產業中,唯一一家基于化學業務起家的企業,LG化學在進入動力電池領域后,利用大量化學材料產品線協同開發動力電池,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了成本,擁有了品質和價格雙重優勢。
在2009年與現代起亞合作后,LG化學首次將自主研發生產的鋰電池應用于商用電動車,自此開啟了在動力電池應用步伐。并且基于自身優勢,在軟包動力電池領域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的逐漸退出,LG化學也加快了對中國動力電池市場的戰略布局。
LG化學電池所所長金明煥曾明確表示,開放創新、產業本土化是LG化學在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將不斷加大本土研發投入,加強與本土產業鏈的合作與融合,加強工藝及裝備制造的本土化。
1月
2019年1月,LG化學宣布追加在江蘇南京投資建設年產能32GWh的動力電池項目1.2萬億韓元,并且在南京新港開發區建設一家動力電池廠及一家小型電池廠。
目前,LG化學在南京的工廠已經處于高水平運行,由于其現在又成了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根據特斯拉的業務要求,此工廠預計還會有更多的電池產能擴張。
此外,LG化學的南京電池廠地理位置優越,位于上海以西約320公里處,將電池運往上海臨港工業區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是一項及其簡單的任務。因為這遠低于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與加州弗里蒙特的超級工廠之間的距離。
2月
2019年2月,LG化學與華友鈷業合資建設的年產10萬噸車用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在無錫開工建設,計劃于今年12月完成建設并進行試生產,2020年5月量產并正式對外銷售。
LG化學與華友鈷業的合作,始于2018年4月,華友鈷業旗下全資子公司華友新能源與LG化學共同出資1.59億美元和4.76億美元設立兩家合資公司,即華金新能源材料(衢州)有限公司和樂友新能源材料(無錫)有限公司,總投資額逾40億元人民幣。
其中,華金新能源生產鋰電三元前驅體,LG化學持股49%,華友鈷業持股51%;樂友新能源生產三元正極材料,LG化學持股51%,華友鈷業持股49%。兩家合資公司一期分別具有每年4萬噸前驅體和每年4萬噸正極材料的生產能力,遠期規劃產能均為每年10萬噸。
5月
5月19日,LG化學與恩捷股份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就采購鋰電池隔膜產品事宜簽署了《購銷合同》。生效日為2019年4月4日,合同總金額不超過6.17億美元,期限為5年。
此外,《購銷合同》的簽訂,標志著雙方的合作,從消費產品深入到了動力領域,從濕法基膜有望延伸至涂覆隔膜。
恩捷股份方面表示,此合同的簽訂,標志著其在鋰電池隔離膜海外市場開拓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因合同交貨期在2019年至2024年,預計將對公司2019年至2024年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2018年,恩捷股份供應LG化學營收1.53億元,其中大多為消費類產品,占同類業務比例11.5%,是其進入國際產業鏈的重要卡口。
6月
6月12日,LG化學與吉利汽車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出資50%,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動力電池。
LG化學與吉利的淵源,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4月,吉利汽車全資收購了LG南京工廠的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并且與LG確立了后續合作,LG將幫助吉利汽車旗下高端品牌繼續提升電池技術。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到2020年隨著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的全部退出。外資企業全面進軍中國市場,不過是時間問題。因此與吉利的合作,對LG化學來說意義重大。
吉利汽車作為中國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LG化學與其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這對開拓中國市場,贏得更多本土化車企合作,無疑大有裨益。
對吉利而言,LG化學作為全球出貨量最多的軟包電池生產巨頭,隨著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崛起,軟包電池以其輕量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特點,逐漸引起車企的重視,這與吉利戰略布局吻合。
據了解,吉利汽車計劃到2021年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節能車型,乘用車將是其開發的重點。與LG化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將對吉利開發新能源乘用車提供更多可選項。
8月
8月14日,LG化學與贛鋒鋰業及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簽訂了《供貨合同》,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由贛鋒鋰業及贛鋒國際向其銷售氫氧化鋰產品共計47600噸,價格依據市場價格變化調整。
贛鋒鋰業表示,2017年與LG化學的氫氧化鋰產品交易總額為2381.07萬美金,占其2017年深加工鋰化合物系列產品營業收入總額的5.49%。
此外,2018年9月LG化學與贛鋒鋰業及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簽訂了《供貨合同之補充合同》,約定贛鋒鋰業及贛鋒國際增加向LG化學銷售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產品共計45000噸,具體品種按客戶要求發貨,價格條件與《供貨合同》保持一致。
補充合同簽訂后,自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贛鋒鋰業向LG化學銷售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產品總量共計將達92600噸。
8月22日,LG化學與天齊鋰業全資子公司TLK簽訂《長期供貨協議》,約定TLK向LG化學銷售氫氧化鋰,銷售單價由雙方協商確定。
其中,銷售數量包括基礎數量和額外數量,額外數量將由買方根據自身需求發出通知后與賣方協商確定,金額以最終實際結算為準。
此外,其中單一年度氫氧化鋰產品基礎銷售數量不低于TLK位于澳洲奎納納地區的氫氧化鋰建設項目達產后年產能的15%。
《長期供貨協議》有效期為2020年至2022年。在雙方同意并于2022年9月30日前協商好價格和數量的情況下,協議可從2023年1月1日起延長3年;如雙方不能就價格和數量達成一致,協議將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
10月
10月29日,LG化學與維科技術和南昌市新建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三方共同出資在南昌市新建區設立中外合資企業,維科技術持股42%,LG化持股34%。主要從事小型聚合物鋰電池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
據了解,合資公司注冊資本5622萬美元,項目總投資8500萬美元。項目初期生產規模為500萬只電芯/月,后續通過增資將擴大到1000 萬只電芯/月。未來,還將持續增加投資擴增產能。
維科技術的主要業務為能源業務,產品包括3C數碼類鋰電池、動力鋰電池電芯、動力及儲能應用鋰電池模組。可以看出,LG化學與維科技術合作,主要目的是開拓中國小型消費類電池市場。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1.86億部,其中4G手機1.78億部,在同期手機出貨量中占比95.6%。
隨著5G商用步伐的加速,5G手機的銷量有望帶動手機銷量新一輪爆發。預計到2023年,5G智能手機有望占總銷售量的51%左右。
此外,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出行、智能家居設備、電子霧化器等新興智能硬件產品的異軍突起則成為消費電子行業新的增長點。
可以預見的是,中國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手機、新興智能硬件產品消費市場之一,對于小型電池的需求潛力將是巨大的。
LG化學在小型電池領域有著20年的發展歷史,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著廣泛的應用。對于中國市場,LG化學正是借助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影響力,在動力領域站穩腳跟后,迅速向小型電池市場發起攻勢。
總結
得益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發優勢,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產業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鏈,同時在技術研發、產品制造上也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此外,我國鋰電設備在技術、效率、穩定性等多個方面都已經逐步比肩甚至趕超了日韓設備企業,并擁有性價比、售后維護等方面的優勢。這也是外資企業進軍中國市場,在供應鏈上優先考慮中國企業的原因之一。
原標題:LG化學的在華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