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52次 | 2019年12月08日
廢舊電池也有作用?
廢干電池棄置不當,危害巨大;利用得當,則能化廢為寶。如何在減少環境污染之外,還能繼續獲取廢干電池的剩余價值?15顆廢電池換一本書,提取再生物質作工業原料……
工作人員指導廢電池剩余電量檢測。
電池能量耗盡,更換電池成了最簡便的處理辦法。殊不知正是在如此的不經意間,我們不知浪費掉了多少能源。
為了引導民眾走出電池使用的誤區,27日,臺灣推出廢電池剩余電力再利用計劃,臺北市環保局局長吳盛忠向民眾現場示范廢干電池剩余電量的檢測方法,鼓勵民眾讓廢物繼續發揮余熱。吳盛忠表示,臺北市環保局通過對回收的近萬顆廢干電池進行抽檢后發現,有近30%的廢干電池尚有足夠電力可供使用,甚至不少遭丟棄的干電池是滿電量的,這顯示出民眾在使用電池的習慣上存在一些問題。
由于干電池很難由外觀辨別其使用情況,導致很多還有剩余電量的電池被回收,這不但使民眾花費更多金錢去購買新電池,也造成了更多廢電池的產生,增加了后續處理的工作量及污染的潛在可能性。吳盛忠表示,很多使用過一段時間的干電池在耗能大的電器上會力不從心,但放到遙控器、捕蚊拍、鬧鐘等小型電器上使用時卻能量十足;有的電池看似沒電,但放上一兩天又可以恢復運作,所以不能輕易把它們歸為廢物。他建議大家購買簡易電量檢測計來自行檢測,并依檢測結果將電池分為高電量、低電量以及無電力等三類存放,讓它們物盡其用。
吳盛忠現場演示測量辦法,將不同型號的舊電池分別放入測量器,如儀器亮綠燈,表示尚有70%以上的電能;黃燈亮,表示有電,但電量在70%以下;如果是紅燈亮起,則說明電池已是零電量。據介紹,這項免費測量廢干電池的活動今后將長期在臺北市推行下去,屆時必將在島內吹起另一股節能風。
家住臺北的孟女士聽說廢電池剩余電力再利用計劃啟動,當天特地將自家收藏和鄰里托付的一大包百余顆舊電池送過來測試,結果發現其中40多顆還有電量,她欣喜不已。她告訴記者,自己是一位環保愛好者,特意騎腳踏車大老遠地趕過來參加活動,是為了響應節能減碳的號召,來了之后不僅發現很多舊電池尚可以繼續使用,還學到新知識,真得賺到了,回去要向親友好好普及。臨走她還買了一個簡易電量檢測計,說是除了用于自家測量外,也可以拿到親朋好友家里測一測,希望能帶給他們意外的驚喜。
如果舊電池經過測量后發現徹底沒電,除了回收就別無他用了嗎?NO!還可以用來換。
為了鼓勵民眾節省電池用量,此次臺北市環保局還推出了系列獎勵活動:只要持5顆廢干電池就可兌換1顆高電量(有七成以上電力)的干電池;持1顆廢干電池可兌換1顆低電量但尚可使用(可用于小電器)的干電池;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還可以憑卡每月免費索取3顆高電量的干電池。此外,如果你手中的廢干電池數量較多,也可以選擇以15顆廢電池來換一本舊書。
據了解,臺灣從1998年開始推行垃圾強制分類回收制度,其中干電池屬于資源垃圾,零電量干電池如果民眾不想兌換,可以通過環保局清潔隊或到電池販賣業者的回收點進行回收。被回收的電池也絕不是廢物,而是用處多多。負責干電池回收處理的臺灣智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課長陳世昌說,他經常走街串巷以實物講解的方式向民眾普及有關知識。原來,回收后的廢干電池,經由破碎、篩選、磁選、風選等處理程序后,可生成二氧化錳、鐵、鋅及塑料等再生物質,其中的鐵大都當作煉鋼原料使用,錳可以作為石油探采鉆頭原料,二氧化錳可制成廢水處理藥劑或純化成錳作為煉鋼原料,塑料則可以再制成許多塑料產品,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
電池用處大,體量小,它在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卻也很容易被忽視。有的人用完將它隨手一扔,就忘得一干二凈;有的直接將它混入生活垃圾丟棄,于不經意中就步入污染環境的誤區。采訪廢電池剩余電力再利用計劃,記者著著實實上了一課,不僅學到了充分使用電池的方法,也真正了解到處理干電池絕非小事。這件關系到節能環保的大事,臺灣環保部門辦得用心,干得漂亮。
臺灣的廢干電池回收與1998年開始的垃圾強制回收制度同時推行,經過16年的教育推廣與實踐,如今島內民眾已養成將廢電池集中起來單獨存放,再歸入資源垃圾進行回收的好習慣。島內各縣市售賣干電池的柜臺上,往往設有專門的廢電池回收箱,以方便民眾放置廢電池。據臺北環保局統計,2013年臺北市廢干電池回收量約為367噸,廢干電池有效回收,大大降低了環境污染的可能性。而推行廢電池剩余電力再利用計劃,是希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減少廢舊電池的回收量,同時減少回收處理的工作量及污染可能性。最終的回報是,先省了老百姓的荷包,接著省了回收處理的費用,同時也節省了能源,保護了環境。
為了達到這一系列省的目的,臺北市環保部門介紹說,這十余年來他們是無所不用其極。檢測剩余電量、獎勵兌換,逼出電池的剩余價值只是當下的工作,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出新招,爭取把省電做到極致。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勁頭,值得為之點贊。
上一篇:為什么說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