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38次 | 2019年12月05日
電動汽車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如何應對危機?
如果說2018年是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2019年就是生死元年、洗牌元年,造車新勢力們將迎來殘酷的近身肉搏,有人脫穎而出,有人悲傷落幕。
如果說2018年是電動汽車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2019年就是生死元年、洗牌元年,他們將迎來殘酷的近身肉搏,有人脫穎而出,有人悲傷落幕。
造車新勢力集中于2014、2015年涌現。彼時特斯拉ModelS已經交付。而出于能源安全的長期考慮,我國對于電動汽車的支持力度一路加大。
同期,資本熱流涌動,連續創業的互聯網精英,與出身傳統汽車企業的人才聯手,造就了那些年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2018年北京車展時的造車新勢力車標清單中,竟有百家之多,但一切都終將從蒙眼狂奔走向資源整合。如果說2018年是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2019年就是生死元年、洗牌元年,造車新勢力們將迎來殘酷的近身肉搏,有人脫穎而出,有人悲傷落幕。
死磕續航
自誕生之初,汽車行業就存在著高高的門檻。與普通制造業相比,汽車是與身家性命密切相關的產品,上萬個零部件整合在一起,可靠性要保持在百萬分之一級別;而與特種航天這種需要萬無一失的產業相比,又需要大批量生產。也正因此,汽車行業長期整合后只剩下數個巨頭。
特斯拉2003年在硅谷成立,經歷無數冷嘲熱諷。2018年底,特斯拉實現連續兩個季度盈利,Model3全年賣出14.4萬臺,是北美高端車銷售冠軍。不論是腳踩福特,手挑通用的股票市值,還是品牌引發的話題效應,都給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給造車新勢力帶來光明與希望的,還有中國不斷逆市上升的電動車市場。
經歷了多年增長后,中國車市在2018年首遇下跌,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01萬輛,同比增長83%。
無一例外,造車新勢力都選擇避開發動機的技術壁壘,取道新能源,亦避開了傳統車企廝殺的紅海,進入電動化這個增量市場。
華夏大地有著世界上最完備的汽車供應鏈,以及太多的動力電池優秀廠商。2018年,中國動力電池總裝機量56.89吉瓦時,其中寧德時代裝機量23.43吉瓦時,排名全球第一。就連剛剛在上海臨港破土動工的特斯拉,也迫不及待地與中國各位動力電池廠商接觸。
然而,續航里程始終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造車新勢力的領軍者蔚來汽車就不斷遭遇續航里程的吐槽。搭載70千瓦時電量的ES8官宣續航里程355千米,卻一再被報道續航縮水:高速續航里程只有226千米,冬季續航更是慘不忍睹。
事實上,設計于2015年的ES8受限于當初的動力電池技術,選取的是寧德時代電芯,VDA(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電池模組能量密度約為135瓦時/公斤,對比早年的ModelS/X75D電池模組能量密度137瓦時/公斤,基本在同一水平。而ES8作為一輛7座大型SUV,在重量上很吃虧,續航里程也就降低了。
以特斯拉Model3長續航版本為例,搭載松下高能量密度三元電芯后,里程可以達到500千米。
然而松下供貨特斯拉是獨家排他的性質,造車新勢力們只能自己想辦法,去加大續航水平了。
蔚來ES8有全鋁車身減重,小鵬、威馬等企業則采用較為高鎳的電芯配比,外加較小的車身來解決。如此,造車新勢力的續航里程一般在250-400千米這個區間,唯有車和家理想智造One的續航里程達到了700千米。原因在于其在40千瓦時的電池包之外,加裝了一個1.2T的增程器。這樣可以在市區使用純電模式行駛200千米左右,也可以加油跑長途。
換道超車
從幾年前被嘲笑為江湖騙子,到今天耳熟能詳,造車新勢力走過了成績斐然的幾年,卻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從2018年開始交付,消費了人們的情懷之后,2019年,要靠銷量近身肉搏,新勢力的生死考驗之年到來了。
造車新勢力的另一個看點是智能化。人們在工作和家庭中已經習慣了使用實時聯網的筆記本電腦、iPad和智能手機,但是一開車門,仿佛打開了時空隧道,回到了十幾年前的信息系統。打敗上萬塊錢車機的,竟然是淘寶上幾十塊的手機支架,因為愿意使用原廠車載導航的用戶少之又少。傳統車企的智能系統缺乏演進的動力,而毫無歷史負擔的造車新勢力卻可以在這個領域盡情發揮。
2019年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CES)上,拜騰的一塊超級大屏謀殺著記者們的菲林;2018年北京車展的蔚來展臺,粉絲們排起長龍,希望能調戲到小機器人Nomi。通過造車新勢力,英特爾、高通將廣泛用于消費電子產品的系統級芯片應用在車載領域,而不斷升級的算力,也有能力用Hypervisor(超級監督者)的方式支撐起3-4個屏幕的互動。車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能解語,有感情的伙伴。這樣的情境正在造車新勢力的努力下變為現實。
為什么傳統車廠不能把真正的智能化帶到我們身邊?
傳統車廠主要依賴各大供應商提供零部件,自己做集成。但是在智能化方面,他們的集成水平并不高。舉個例子,某車廠長期依賴A公司供應麥克風,依賴B公司供應功放。當這家車廠想做全車語音控制的時候,A公司表示不會做A2B的方案,B公司表示功放的方案無法支撐語音控制的降噪標準。而造車新勢力大可以將市場上最優的技術集中在一起,毫無歷史負擔地實現自己的想法。
自動駕駛也是造車新勢力一個亮點。不論是出行還是零售領域,自動駕駛都給了用車的便捷性和低成本一個美好的想象空間。特斯拉的Autopilot珠玉在前,蔚來也已為L2級別的自動駕駛預留好硬件,擁有特斯拉開發團隊谷俊麗博士的小鵬汽車,更是在G3上配備了豪華的自動駕駛配置:雙目前向攝像頭、雙目側向攝像頭,四個環視攝像頭,三個毫米波特種,12個超聲波傳感器和兩個艙內智能攝像頭。車頂還配有一個可升起的360度全景攝像頭。造車新勢力在自動駕駛上可謂下了血本。
銷量為王
按照電動汽車補貼退坡時間表,2019年國補減半,地補清零,即將成為壓死眾多造車新勢力的稻草。
造車新勢力能抓住這波新能源增長的紅利,逆襲成功嗎?
汽車銷量長期以來遵循這樣的兩個公式:價值=質量×性能×品牌;銷量=價值/價格。
上一篇:各國如何發展氫燃料電池?
下一篇:手機電池為什么耗電速度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