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58次 | 2019年12月05日
干法隔膜擴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隨著國際隔膜巨頭擴產的加速,國內隔膜企業做出雙行線的最終選擇已經刻不容緩。
3月27日,SKI宣布其新材料子公司將在波蘭的西里西亞地區建立一家隔膜工廠,生產鋰電池隔膜(LiBS)和陶瓷涂層隔膜(CCS)。
無獨有偶。就在幾日前,旭化成也公告稱,將投入約18億人民幣用于增設滋賀縣守山市以及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基地的生產設備,以提高濕法隔膜Hipore和干法隔膜Celgard的生產能力。同時,公司將合理使用現有設備審查生產項目,促進整合生產線,以提高生產率。
同一時間段,國際兩大隔膜巨頭紛紛表態擴產,這背后究竟是基于什么原因?對國產隔膜企業來說是福是禍呢?
需求端,包括寧德時代、松下、LG、SDI、SKI等國際前五的動力電池大拿均在急速擴產,動輒超50GWh產能規劃。高工鋰電(微信公眾號:weixin-gg-lb)初步統計,僅上述前三家電池企業2025年前總產能規劃就高達160GWh。按照1GWh動力電池大約需求2000萬㎡隔膜來計,這三家電池企業對應隔膜需求量將達32億㎡。
供給端,除了上述國際隔膜巨頭在擴產,國內包括星源材質、恩捷股份、滄州明珠、中興新材等主流隔膜企業也在擴產。但就整個國內市場而言,比較尷尬的是,一方面產能結構性過剩,另一方面追求高端隔膜的品牌遭遇價格、凈利滑鐵盧的重重壓力。
國際隔膜企業環伺,國內同行緊逼,走在當下的時間節點,國產隔膜企業已經趟出一條雙行線:往下是繼續淪陷于結構性產能過剩的泥淖;往上是對標國際高端隔膜企業,甚至與之對抗,生產出性價比更優的高端隔膜。
干法隔膜方面,干法單拉已經成為隔膜及電池企業在動力市場選擇的共識。2019年,干法隔膜在國內市場將迎來新的春天。
一方面是基于動力電池企業紛紛降本增效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近年來國內干法隔膜企業的技術水平在提升,16μm薄型化隔膜,甚至三層共擠隔膜均會有亮相的機會。星源材質、滄州明珠、中興新材、博盛新材料等都有相關研發進展。
截止目前,國內不少裝機量排名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仍然選擇Celgard等國際品牌的三層隔膜。但應該自豪的是,面對國產干法隔膜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國際動力電池巨頭也表達了強烈的采購需求,這對國產品牌來說,機不可失。
上一篇:汽車蓄電池的選擇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