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614次 | 2019年11月30日
氫能加注安全技術探討
正當氫能產業快速發展之時,近期國外的幾起加氫站爆炸事故引起了全球氫能產業的高度關注。如果說氫能是人類未來能源的終極選擇之一,可以打造成萬億級的產業鏈條,那么安全性是繞不過去的環節,即便氫能具有零污染、零排放的特性,沒有氫能的安全利用,氫燃料電池車、加氫站等環節的發展仍將受限。
7月3-4日,高工氫電、高工產研主辦的“2019高工氫電產業峰會”在上海隆重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風口上起舞,刀口上前行”,來自車企、電堆及系統、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及設備、氫氣制儲運等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超500位企業高層共聚一堂,圍繞行業發展趨勢及產品技術進行深度探討交流。
在7月3日的會議現場,液空厚普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下稱“液空厚普”)總經理助理李鈞發表題為“氫能加注安全技術探討”的主題演講,圍繞加氫站安全設計及智能化、網絡化管理進行探討。
李均認為,在高壓加氫站中,目前常用規格為加注壓力35Mpa,日加注量500kg/d、1000kg/d+,其排量和儲存量是根據氫燃料車的總需氫量和高峰加注量及加注時間決定的。
“2018年全球加氫站總數達到369座,各國在短期內將要部署更多的加氫站計劃,新加氫站數目也在平穩增長。但相較于天然氣加注站,兩者差距甚大,加氫站數量不足是目前氫能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李均分析道。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加氫站的爆炸事故著實為行業敲響警鐘。在氫能源產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相關安全規則以及行業標準亟待解決,一旦釀成悲劇,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對相關產業發展也是致命的打擊。
“氫能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其核心設備的設計、生產及整站的運營值得行業深入探討。”李均說道,氫分子非常小,容易滲透到管道閥門的金屬中,從而破壞金屬結構,導致金屬強度失效造成泄露,因此相應設備及管道閥門的生產制造必須從細節進行把控。同時不斷完善氦監工藝、氣密性監測及計量精度監測。在運營過程中,現場運維人員的安全意識必須到位,持證上崗,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對此,李均提議建立一種不依賴于人的安全保障體系,即實現加氫站現場智能化、網絡化。他表示:“以人防+機房的模式構建服務過程安全。為降低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及加氫站的安全運營,可通過RFID、無線數據傳輸技術、嵌入式控制、互聯網技術對氣瓶實現一瓶一簽,通過電子標簽,對氣瓶使用的生命周期進行跟蹤監管。同時利用大數據服務平臺及CRMApp實現加氫站現場網絡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