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89次 | 2019年11月29日
吉利聯姻LG化學大眾合資自建電池廠
韓國儲能電站起火事故頻發給當前大批從動力轉戰儲能市場的鋰電池企業敲響了警鐘。
日前,韓國工信部公布了之前23起儲能事故起火調查的結果。
經過討論、分析,組織和綜合相關信息,包括對PCS制造、ESS電池系統設計、安裝和施工、使用中和起火有關的原因,包含電氣和環境因素,總結下來有以下的幾個原因:電池系統缺陷、應對絕緣檢測的保護系統不夠、儲能電站建設完以后管理和維護不夠、PCS和ESS之間的綜合管理系統不好等。
具體來看,在電池系統缺陷方面,通過電池拆解分析確認電池生產過程中存在一些的缺陷,確認許多事故使用同一工廠同一批次生產的電池。結果發現這些同批次的電池里面極片上活性物質的涂層不良等。
這表明電池廠家在生產過程中并未發現極片制造出現的缺陷,導致產品出現批次質量問題,而這也是當前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電池系統保護不足以及儲能電站運行環境管理維護不到位等也是引發起火事故的重要原因。
韓國23起儲能電站起火事故以及原因分析給中國鋰電池企業提供了一個警醒。在補貼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壓力下,2019年有大批鋰電池企業縮減或退出動力市場,轉戰電動自行車、小動力和儲能等領域。
而在儲能市場,中國鋰電池企業主要聚焦通信基站儲能和國內電網側、發電側、用戶側等大型示范項目,電池產品以磷酸鐵鋰為主。上述電池企業想要進軍儲能市場,也在產品質量、產品價格、系統集成、運營維護等方面面臨壓力和挑戰。
高工鋰電、高工產研將于6月20日在深圳舉行利元亨•2019高工鋰電儲能大會(同期6月21日舉辦第十二屆高工鋰電產業高峰論壇),此次論壇主題為“鋰電儲能開啟G時代”,來自電網需求端、運營商、儲能系統集成商、電池、PCS、BMS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超500位企業負責人將共同將就2019年儲能產業趨勢與變革進行深度探討交流。
下面就來看看本周鋰電行業都有哪些新技術和大事件吧。
1、吉利與LG化學成立電池合資公司
6月12日,吉利汽車(00175.HK)公告稱,其間接擁有99%股權的附屬公司上海華普國潤與LG化學訂立合資協議,雙方同意成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電池。
根據協議,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1.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合營期限為20年,上海華普國潤和LG化學分別出資50%,各持50%股權。
LG化學在一份公開聲明中提到,到2021年底,該合資企業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0GWh,其產品將從2022年起供應給吉利的電動汽車。
2、大眾汽車收購Northvolt20%股權
外媒報道稱,大眾汽車正在向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volt投資9億歐元,部分款項專門用于與瑞典電池制造商的計劃合資企業,另一部分直接用于Northvolt。
根據協議,雙方將建立一個合資電池公司,目的是用Northvolt的技術在薩爾茨吉特生產電芯,該工廠將從2020年建成,以便在2023/2024年年初啟動電池生產。電池工廠一期產能將達16GWh,并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增加到24GWh。
與此同時,根據反托拉斯審查,大眾汽車還將獲得Northvolt監事會的20%股權。
3、因電池組存風險奧迪召回首款純電動SUV
據媒體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豪華品牌奧迪正在召回部分e-tronSUV車型,原因是電池組的密封存在問題,可能導致水分滲入電池組,導致短路甚至起火。
奧迪發言人馬克•達內克表示,“公司自愿召回約540輛在美國銷售的e-tronSUV車型,因為電池組和充電連接器之間的線束密封有問題,存在水分可能通過線束故障滲入電池的風險。如果部件上的水分積聚,會從電池組內泄漏出來,這可能導致短路,甚至電池起火。”
奧迪表示,e-tron在全球已經出現了5起電池故障指示燈因濕度問題而亮起的案例。在美國聯邦安全監管機構發出警告之前,該公司上周開始與美國的e-tron用戶取得聯系,并應在8月份之前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