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45次 | 2019年11月27日
東芝新一代快充技術能否扳回一局?
外媒報道稱,印度KeralaElectrical&AlliedEngineeringCo.Limited(喀拉拉邦電氣聯合工程有限公司KEL)正在與東芝討論制造用于電動汽車的快速充電鋰離子電池,雙方都希望攜手在KEL建立電池組裝工廠。
“我們熱衷于與東芝合作,為各種類型的電動汽車、船只等組裝不同容量的鋰離子電池。我們已經向團隊展示了我們的設施,并且還向該團隊展示了適合建立電池組裝單元的空置土地。“KEL的醫學博士ShajiVarghese說道。
當前,印度正在加快其兩輪車、三輪車以及汽車的電氣化戰略布局,但由于印度還沒有能夠自主生產鋰離子電池的企業,因此吸引了大批中日韓和歐美鋰電池企業前往印度投資布局。
與松下、三星SDI、LG化學等日韓頂級鋰電池企業相比,東芝的動力電池無論是在市場份額還是產能規模等方面都無法相比,但其核心的快充技術卻被業內持續關注。而此次東芝與KEL的合作內容正是電動汽車用的快充鋰電池。
眾所周知,快充是東芝的看家本領。該公司于2008年就推出了超級充電離子電池(SCiB),采用鈦酸鋰為負極,可實現快速充放電,壽命高達15000次,且在零下30℃的環境中也能使用。
三菱汽車的i-MiEV及鈴木的EV皆采用了東芝的鋰離子電池,且東芝在2017年還和鈴木、DENSO在印度設立電池合資公司,計劃投資200億日元在印度設廠。
不過,由于當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尚未起步發展,市場需求不大,導致東芝的快充技術并未獲得大規模發展應用。然而,持續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以及動力電池技術仍待突破卻給東芝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
2018年,東芝研發中心研發了一款高密度的TiNb2O7(HD-TNO)復合電極,該電極由微型TNO球形次生顆粒物組成,該顆粒物表面有一層碳涂層。據稱,該負極材料是LTO復合物負極性能表現的兩倍多。
同時,東芝宣布與雙日、巴西礦山公司締結共同研發契約,將共同研發使用鈮鈦氧化物NTO)的鋰離子電池用負極材料,目標研發出容量可較現行提高5成的鋰離子電池。
在此基礎上,東芝宣布開發出一種可快速充電且長壽耐用的新型鋰離子電池。該電池用于小型電動汽車(EV)時,充電6分鐘可行駛320公里,約為過去的3倍。在循環上,該電池即使反復充放電5000次,仍可維持9成以上的電池容量。另外,在零下10℃的低溫環境中也能實現快充。
據了解,新電池使用了稀有金屬“鈮”的氧化物來作為電池的負極材料之一,東芝力爭在2020年前半期實現量產。
很顯然,當前鋰電池企業都在研發高能量密度和快充電池,主要的路徑是采用高鎳三元搭配硅碳負極,目前已經有企業實現量產裝車。而東芝則是采用新的鈦鈮氧化物負極材料,與其它電池企業產生技術區別,從而保證其在快充鋰電池領域的競爭優勢。
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以及動力電池快充技術尚未得到突破,東芝正在通過資本投資和聯盟擴大產能,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其快充SCiB鋰電池的競爭力。
2018年6月,東芝宣布計劃投資近50億日元將其鋰離子電池產能較目前增加50%,其位于柏崎工廠的鋰電池產能將由月產100萬個電芯提升至月150萬個。10月,東芝宣布將在橫浜建立一座新的工廠,該設施還將被用作技術研發中心,并致力于推動東芝日本及海外工廠的超充能離子電池產量。
此外,去年底東芝宣布將SCiB可充電電池業務分拆出來成為公司內部的獨立業務部門,這表明東芝對動力電池業務給予厚望,為其提供更多的資源,希望憑借快充技術在動力電池市場上扳回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