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33次 | 2019年11月17日
強化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認為,實現電池的運營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幾個關鍵環節:監測、評估、利用、回收和金融創新。
加強監測評估
動力電池具備可移動、可分離和可控制三個特性,因此衍生了許多形態。
第一,可移動性。電池具備了和能源系統相結合的基本路徑,扮演了可移動的儲能角色,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性和電動汽車電池的可移動性形成了完美的結合。
第二,可分離性。前期由于有補貼,我們不能把電池從車里拿出來,當補貼沒有了,裸車就可以銷售了。電池和整車分離衍生出裸車銷售商業模型和分時租賃的經濟模型。它的可分離性是傳統燃油汽車所不具備的。
第三,可控制性。電池可控就更容易融入能源互聯網,許多專家認為電動汽車是支持智能化最好的技術架構,傳統車做不到,電池可以支持汽車智能化的發展。甚至由于可控性,可以讓它更容易的融入能源互聯網的經濟體系當中。
監測和評估方面,相關政策和標準支持監控平臺的建設及數據上傳,不同主體積極布局,形成國家、地方和企業的三級監測平臺。線上數據評估手段方面有所突破,動力電池殘余價值評估已有初步摸索,出臺退役電池余能檢測標準,目前有很多的企業參與到了評估過程當中。目前行業比較關心怎么讓電池更便捷的評估,把電池拆下來放在專業實驗室評估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在電池的使用過程當中,通過線上數據的讀取,利用AI模型來快速提出電池健康和經濟架構,這是現在主流模型,這也是消費側最關注的進展。
注重回收利用
資源再回收方面,國家在政策上是支持的,現在經濟主體也大量參與,并實現規模化生產。
梯次利用方面,中國做的最好,政府已經出臺了大量鼓勵梯次利用的政策,一些標準也逐漸出臺,技術進步很快,經濟性逐漸凸顯,很多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并加快布局,過去做電池的多,現在關注電池再利用的也多了,這是產業的好消息。
目前各環節在政策和產業端已經取得進展,運營體系初步構建。動力電池回收主體比較多,現在動力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的市場主體在每一個環節都基本上有了成型的市場隊伍,從電池廠一直到最后的服務企業。這是我們國家在全世界來講,動力電池領域所獨具特色的運營體系,在其他的國家還沒有這樣一個多主體參與的電池產業生態。
這是實現電池獨立運營的幾個關鍵環節,在產業和政策方面取得的進展,但政策、標準、產業和市場方面也面臨很多問題。比如監測方面數據是一個大問題,數據不可獲取,數據是碎片的,制約著電池的評估。現在雖然已經有了評估標準和技術,但是在使用之后整個評估體系仍然很不完善,標準、技術、評估模型都還在發展當中。
再利用方面關鍵是標準和法規,現在還需要解決電池型號過多的問題。型號太多會推高梯次利用成本。資源再生方面也遇到了問題,不規范、落后企業擾亂市場競爭,也會造成再一次污染,影響了資源再生的循環經濟。
最后要探索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在動力電池運營中的應用。電池具備了“三可”的特性,又具備了經濟模型,這是金融領域最青睞的金融產品,綠色金融就可以把它的體系和電池完整的結合,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金融。比如可以把電池實現證券化,電池在每一個環節,從它的生產到回收,都具備了現金流,是一個理想的可證券化能源產品和可證券化的汽車產品,有了金融支持會助推電池運營模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