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7次 | 2019年11月14日
全球動力鋰電新一輪擴產將至 鋰電設備企業迎機遇
鋰電新一輪擴產將至,本輪擴產具有兩個特征,一是龍頭廠商競爭性擴產;二是馬太效應下,設備商出現分化,龍頭將擁有議價權。隨著電動全球化趨勢的愈發明顯,龍頭電池商的競爭性擴產有望帶來電池價格下降速度超預期和鋰電設備需求超預期。國內設備商龍頭憑借技術和供應鏈優勢,將在全球鋰電市場擁有較強話語權和較高成長性,有望迎來訂單高增長和利潤率提升戴維斯雙擊。
鋰電擴產再起,誰將主沉浮?
1中國動力鋰電的崛起帶來國產鋰電設備商的高速發展。
①2014年之前,鋰電需求主要在3C行業,但其增長比較平穩,設備作為需求二階倒數,其行業空間較小;②2013年國內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進入推廣階段,在補貼的推動下,2015年中國新能源車產量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長346%,由此帶來了大量的動力電池需求,2016年Q1,動力電池產量正式超過3C鋰電;③本輪鋰電擴產主要在國內,國內鋰電設備商近水樓臺,充分享受了本次擴產潮,鋰電設備龍頭尤為受益。
2鋰電設備行業具有高波動性和馬太效應特征。
①由于產業天花板較高,發展初期行業擴產呈現無序性,帶來鋰電設備需求的高波動;②目前電池產能嚴重過剩,而產能利用率越低,高額的折舊將帶來更低的利潤率,而目前產能利用率較高的主要集中在龍頭電池商,且集中度不斷提升,設備商作為上游,與電池商命運高相關,馬太效應明顯。
3新一輪鋰電擴產潮的邏輯推演。
①與上一輪擴產潮主要由國內推動不同,新一輪的鋰電擴產將是傳統主流燃油車主機廠市場倒逼后全面戰略轉向推動,具有全球性;②基于第一點,新一輪鋰電擴產的主導者將是實力玩家;③本輪擴產將更具競爭性,電池價格下降速度有望超預期;④設備商將嚴重分化,強者擁有議價權,弱者仍需防風險。
全球鋰電池企業馬太效應明顯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106GWh,同比增長55.2%,2014~2018年的全球動力電池年復合增長率為69.6%。
從主要國家來看,動力電池主要集中在中、日、韓。2014年之前日本動力電池出貨量最大,2015年開始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出貨量國家。到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全球占比已達到65%,2018年比例有所下滑,預計未來幾年日本、韓國、及歐洲等地區動力電池出貨占比將保持上升。
從市場份額看,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前十大企業產量86.11GWh,占全球總量比81.24%。從全球動力電池企業的競爭格局來看,日本主要是松下、AESC,韓國主要是SDI、LG,中國有CATL、BYD、國軒、孚能等。從全球動力電池格局來看,松下及CATL目前競爭優勢明顯,但LG、SDI等增長較快,國內排名靠后企業波動較大。
點評: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106GWh,同比增長55.2%,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根據市占率統計排名,前十大企業合計市占率81%,馬太效應明顯。隨著電動全球化趨勢的愈發明顯,龍頭電池商的競爭性擴產有望帶來電池價格下降速度超預期和鋰電設備需求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