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907次 | 2018年06月01日
電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引言
綠色、環保、高效、節能,已成為當代電子系統發展的主流和趨勢。在現代電子系統中,數據處理速度越來越快,數據流量和存儲空間越來越大,系統穩定性、可靠性越來越高,而電子設備體積不斷減小,集成度不斷增高,功耗不斷降低。特別是現代手持便攜設備和遠程控制設備不僅要求電子系統集成度高、體積小,而且要求整個系統功耗低,電池在相同體積和功耗下待機時間更長。電子設備外形變得越來越簡單,終端產品變得更加小巧,集成電路生產商需要設計出更加緊湊小巧的封裝。由于系統內處理器、存儲器及其他集成電路數量不斷增加,產生更多熱量,使熱管理在系統設計中變得非常重要。這些因素給集成電路生產商和電子設計工程師帶來了更多挑戰。
1電源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種類
1.1電源技術的發展趨勢
現代電源起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硅整流技術,其發展先后經歷了整流時代、逆變時代和變頻時代,推動了電源技術在許多新興領域的應用。20世紀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為代表的集高頻、高壓和大電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導體復合器件,表明傳統電源技術已經進入現代電源技術的新興時代。
現代電源技術的發展趨勢:
①綠色化、小型化。低功耗、低污染、低電流、高效率、高集成已成為現代電源技術的主流,電源技術的發展同時也依賴于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的發展。
②模塊化、智能化。電源技術模塊化包括功率單元模塊化和輸出單元模塊化。新型開關電源將其功率開關管和各種輸出保護模塊集成在一起,使開關電源的體積進一步縮小。輸出穩壓電路模塊化,使電源在實際應用中更加靈活、方便、智能。
③數字化、多元化。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現代電源更多地向數字化方向發展。采用數字技術可減小電源高頻諧波干擾和非線性失真,同時便于CPU數字化控制。
現代電源具備良好的EMC特性,自身產生的高頻諧波功率逐漸減小,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增強了電源本身抗干擾性能。
1.2電源種類
按輸入一輸出狀態分類:AC-AC、AC—DC、DC—AC、DC—DC。
按工作狀態分類:線性電源、開關電源、二極管穩壓電源。
按同負載連接穩壓方式分類:串聯型穩壓電源、并聯型穩壓電源。
按輸出電壓調整方式分類:固定輸出電源、可調電源。隨著電源技術的發展,電源分類和界定越來越模糊。例如,LA76810電視接收機集成音頻功放AN5265采用9V直流供電,而電視接收機并不是采用9V直流直接輸出或穩壓塊7809輸出,而是采用7812輸出后由9V穩壓二極管穩壓并給集成電路供電。
對于固定電源與可調電源,78系列和79系列是電子工程師常用的固定電壓穩壓輸出集成電路,317和337是常用可調電壓輸出集成電路。而現在1085可以是3.3V輸出,也可以是1.7V輸出,只需改變集成電路外圍電阻。
開關電源以其體積小、效率高、環路PWM控制、輸出短路和過載保護等特性已占領了電源市場,線性電源已經完成了使命,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2低功耗管理策略
隨著IT技術發展,電子信息行業從模擬時代過渡到數字時代,從分離晶體管時代過渡到集成電路時代,從純硬件電路過渡到軟硬件相結合、操作系統可裁減的嵌入式系統。數字技術高速發展,對電子系統低能耗要求越來越高,電子工程師想出各種解決方法和策略。
(1)OPU低功耗電源策略
現代CPU為降低系統功耗,無論在軟件上還是硬件上都支持電源低功耗管理模塊APM(AdvancedPowerManagement)、高級配置和電源接口ACPI(AdvancedConfigurationandPowerInterface),對多個電源轉換模塊和外部元件通過數字內核和內部通信接口進行控制,以提供更高的系統性能、可靠性以及更低的功耗;對APM和ACPI進行創新和運用,并引入CPU系統內核和I/O中,特別是嵌入式系統和FPGA系統。
例如,FPGA系統電源功耗一般取決于以下因素:內部資源使用頻率、工作時鐘頻率、輸出變化頻率、布線密度、I/O電壓等。不同應用電源實際功耗相差非常大,根據采用FPGA系列不同、內核和I/O供電電壓不同,可能是3.3V、2.5V、1.8V和1.5V。
(2)靜態與動態電源低功耗策略
靜態電源策略是指系統在初始化過程中的電源低功耗管理技術,其功能和管理模式隨系統初始化確定。動態電源策略是指CPU運行過程中的低功耗技術。調整程序運行頻率,當系統忙時提高CPU運行速度,系統空閑時使CPU處于睡眠狀態;降低I/O口的平均電流和電壓,在電流和壓電不變時降低供電時間,從而降低系統功耗。
靜態電源管理策略在初始化過程中確定,在實際應用中局限性很大;而動態電源管理技術是在程序運行過程中動態控制整個系統能耗,并采用各種措施降低功耗,應用更加廣泛。
上一篇: 汽車電子系統發展和實用化的三大技術介紹
下一篇: 現代電力電子及電源技術的發展 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