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56次 | 2019年10月11日
國家五部委關于2019年電動汽車發展走向
在2018年車市寒冬降臨之際,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了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增長了59.9%和61.7%,可謂跑贏市場,獨領風騷。
作為新能源汽車備受矚目的行業大會,1月11-13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次論壇主題是“汽車革命與交通、能源、城市協同發展”。此次論壇上,來自工信部、住建部、能源局、發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紛紛解讀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同時也確定了各部委下一步的主要工作,而這也為2019年電動汽車的發展走向定下了基調。
工信部:抓緊制定2019年補貼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在財政補貼逐步退出的背景下,在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如何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來之不易的成果,保持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所面臨的挑戰。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2019年補貼政策,總的原則是在確保2021年補貼全部退出后,產業不發生大的波動,分階段的釋放退坡所帶來的壓力,防止一次退坡坡度過大,帶來大起之后的大落。
同時,工信部下一步將從四個維度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協調,綜合施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鞏固發展合力,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部際聯席會議作用,加強部門間協作,著力推動解決充電樁進小區難、地方保護等突出問題。還要適時建立產能信息發布機制,引導社會理性投資。對委托加工(代工模式)問題作出了規定,鼓勵企業間產能合作,激發市場活力。統籌鋰、鈷等資源開發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建設,推進汽車與能源、交通、通信產業的融合發展。工信部正在推廣動力電池的實時在線監控系統,同時還要鼓勵電池企業、整車企業在設計階段對將來電池拆解、回收利用給予足夠重視。并且要加強作業指導書的制定,使用戶,梯次利用企業和拆解回收企業得到有效的技術指導。
(二)增強發展動力,強化創新驅動。要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鞏固動力電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良性發展態勢,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動力電池性能和整車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在經濟基礎好、地方積極性高的地區開展示范運行,打通產業鏈和氫能的供應鏈。
(三)優化發展的環境,持續完善政策體系。優化財稅政策,加大對使用環節的支持力度,保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平穩增長。制定發布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完善雙積分制度,為財政補貼全部退出后做好前期準備。提高充電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加快構建便利高效的充電網絡。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完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安全檢查、產品召回等制度,提升安全運行水平。
(四)擴大開放合作,培育國際領軍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對外開放步伐,推動產業合作向聯合研發、品牌培育拓展。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高國際標準話語權和影響力。引導和支持優勢企業進行海外布局,更深更廣的融入全球供給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型企業。
發改委:持續深化汽車產業投資管理改革
為應對汽車工業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表示,發改委將從五個方面與社會各界一道加快推動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進程,讓不斷變革的汽車產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著力推動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將實施好《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壓實地方的管理責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制化的手段,細化政策措施,加強窗口指導,引導行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進步,淘汰落后產能,清除僵尸企業,防范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努力將汽車產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區間,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產業發展環境。
二是著力推動汽車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將加快推動汽車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汽車產業與信息通信、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擁抱智能汽車時代,鼓勵各領域骨干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加強合作,共同組建產業聯盟或者是產業聯合體。積極開展智能汽車示范運行、系統驗證人-車-路-云協同體系,嚴格落實國家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智能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為未來智能汽車安全運行、交通管理應用服務等提供支撐。
三是著力推動汽車產業協同集成發展,將加強產學研用協調聯動和資源整合,完善汽車產業創新體系,引導整車企業與關鍵零部件先進制造裝備企業協同協作,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提升產業鏈同步開發能力。推動整車企業開放零部件供應體系,鼓勵零部件企業增強研發能力,打造平臺化、專業化零部件企業集團,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供應體系,為全球汽車產業提供優質的配套服務。
四是著力推動汽車產業綠色環保發展,將繼續大力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探討車電分離,充換結合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完善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環境,不斷改進產品性能和應用體驗,大幅降低綜合成本,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優勢。推動建立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市場化機制,努力形成從動力電池生產到回收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五是著力推動汽車產業全面開放發展,將支持優勢企業創新國際合作模式,積極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汽車品牌。鼓勵整車與零部件企業抱團出海,加快從產品出口貿易為主向投資、技術、管理等深度合作模式轉變,鼓勵外資企業積極參與中國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力支持開展聯合開發、品牌培育等價值鏈高端領域的合資合作。全面提升汽車產業的開放合作水平。
科技部:推動“三電”關鍵核心技術提升
圍繞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趨勢,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夏鳴九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科技部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第一,要持續推動“三電”關鍵核心技術提升。
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電池、電機、電控的技術水平,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今后一個時期,研發更高比能量的鋰離子電池,提升驅動電機和電控系統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仍然是主要發展方向。同時,要注重發展顛覆性技術,超前布局,固態鋰電池、碳化硅功率器件等下一代技術。
第二,安全問題是紅線。
必須把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加強核心材料、電池生產、使用維護等全產業鏈的技術研發,從根源上提高電池系統整體安全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工具,發展新能源汽車安全要素,在線立體化監測、智能化研判、全方位預警等技術。
第三,要高度重視氫燃料電池技術進步和產業化應用。
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是未來車用動力轉型的重要方向,特別是在重型商用車上,應用前景十分光明,對于解決我國柴油機污染問題,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燃料電池已經進入產業化高速發展階段,未來3—5年,是燃料電池由技術研發轉向產業競爭的關鍵窗口期,要始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氫燃料電池工程化、產業化為牽引,布局從應用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應用的全鏈條技術研發,補齊關鍵核心技術及產業鏈的短板。
第四,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
我國新能源汽車整體發展水平居世界前列,這為我國自動駕駛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同時,充分結合我國在5G通信、“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和市場優勢,構架適用于中國場景的自動駕駛與智能交通深度融合的自主式交通系統,對于解決中國汽車社會問題意義重大。
住建部:推進城市智能基礎設施建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王蒙徽表示,住建部將把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的發展與智慧城市的發展和建設融合起來,促進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管理平臺,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強城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規劃建設,加大新技術應用的力度。住建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和激勵機制,修改完善相關標準規范,在城市建設中全面落實和完善充電設施規劃要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進一步推進充電設施進小區、進單位、進公共停車場。在這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在充電設施建設,特別是充電樁建設中,要充分的運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鼓勵協同融合,促進技術迭代。
第二,試點先行,推進城市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的任務主要有四項:
一是建設支持智能汽車及智慧城市運用的基礎設施。包括5G通信、智能道路、城市地圖等等。
二是搭建出行數據平臺。汽車與行人城市中形成的動態出行數據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利用好可以有效提高出行效率,大幅減少交通事故,基于數據平臺還可以形成大量的創新生態。
三是布局智能汽車開放測試環境。
四是開展智能汽車和智能出行的示范運用,如智能公交、智能停車、智能物流等等。
國家能源局:推動充電服務平臺的整合發展
為推動整個能源行業與電動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表示,2019年,國家能源局將從三個方面繼續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相關行動計劃的督促實施,扎實組織推進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
第一是支持探索創新充電商業模式。我們初步想要借鑒各國先進經驗,會同相關部委加大協調力度,來督促車企深度參與充電運營服務,支持整車企業向充電服務運營商購買配套服務,更好發揮車企引領作用,促進車樁協同發展,提升用戶的充電體驗。同時,在充電價格方面,考慮進一步充分發揮市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這是第一項工作。
第二,加快推動先進的技術研發,加快柔性充電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等關鍵技術攻關。在重點領域開展充電設施與電網互動實驗示范。加強裝備研發,做好技術儲備,適應未來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的智能互聯變革,迎接電動汽車的新時代。
第三,推動充電服務平臺的整合發展,積極發揮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等行業協會組織的作用,在各運營企業信息平臺基礎上,利用中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快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的整合發展,為新能源汽車用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充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