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33次 | 2019年09月22日
江蘇5地建10個儲能電站 電網側儲能開始布局
在江蘇,電網側儲能的大規模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目前,江蘇第一批8座電網側儲能電站已于去年7月并網投運。該批儲能電站總功率10.1萬千瓦,總容量20.2萬千瓦時,成功接入江蘇大規模源網荷友好互動系統。大規模儲能電站的接入,將原系統升級為源網荷儲系統,能實現最大280萬千瓦毫秒級的負荷響應,為大電網安全運行上了一道保險鎖。
儲能電站在鎮江夏季用電高峰時段發揮了極強的頂峰作用。自投運以來,鎮江儲能電站已累計釋放電量4515萬千瓦時,相當于鎮江新區20余萬居民75天生活用電,有效提升了鎮江電網清潔能源消納能力以及電網經濟運行水平。
除了常規供電缺額情況下發揮電源調峰作用,儲能電站還能跟蹤新能源發電,平衡鎮江地區光伏發電出力。
2018年10月1日,中午12時,總裝機容量8兆瓦的光伏電站處于發電狀態。由于午間時段光照強烈,光伏發電始終處于3至6兆瓦發電出力,其中儲能參與充電3兆瓦。其余時間段,光伏發電銳減,發電出力減至3兆瓦,甚至不發電。儲能電站的應用平衡了光伏發電產生的波動,更好地滿足了電網功率控制和電能質量等方面的要求。
儲能電站的快速響應和靈活性能大幅提升了江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能力,每年可減少火電廠因調頻調峰造成的燃煤消耗5300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00噸,環境效益顯著。
江蘇第二批電網側儲能項目在南京、蘇州等5個地區建設10個儲能電站,總容量達75.26萬千瓦時,其中南京江北儲能電站已于3月6日開工建設。
江蘇儲能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網江蘇電力在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積累。1月24日,國網江蘇電力電網側規模化電化學儲能應用關鍵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研究成果順利通過了中電聯專家組的技術認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孝信等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國網江蘇電力成功解決了電網側電化學儲能規劃、設計、運行的關鍵難題,有效推動了電網側儲能應用的發展,在儲能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智能堅強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電網側儲能的發展關鍵是創新,必須打破對傳統電力系統的認識,以‘三型兩網’建設為目標,用全新的思維謀劃儲能的發展。國網江蘇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澄說。
上一篇:加氫站建設成本仍比充電站貴3倍
下一篇:加氫站建設受政策影響可謂萬事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