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93次 | 2018年05月23日
15家鋰電池上市公司業績上揚勢頭強勁
春節后鋰電池板塊指數實現了7連陽,這與近期整個板塊傳出的一些利好因素脫不開關系——鋰電池板塊下游新能源汽車領域自今年開年便實現了同比高速增長,整個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40569輛和38470輛,同比分別增長4.6倍和4.3倍。除此之外,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全球巨頭近期搶購上游鈷礦的舉動,也將整個鋰電池上游礦類材料推向了更高的景氣周期。
從目前A股市場已經公布2017年業績預告的48家鋰電池板塊公司(界面新聞納入范圍的為動力鋰電池企業,并且剔除了營業收入占比低于5%的企業)的情況來看,2017年多數公司實現了正增長,36家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預告同比增長下限為正,15家公司的同比增長下限甚至超過100%。
49家鋰電池板塊公司業績增速分布情況
盡管如此,界面新聞發現2017年鋰電池板塊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分化,凈利潤同比增速下限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鈷礦、鋰礦以及鋰電正負極材料等細分領域。
整個2017年,鈷礦、鋰礦以及鋰電銅箔三個領域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行業產品價格保持高景氣疊加2017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產銷增速穩定(2017年產銷同比增速均逾50%),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加快也就不難理解了。而作為動力鋰電池成本40%的核心部件,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相關公司也同樣受益行業的持續發展,相比于2016年,科恒股份(300340.SZ)以及杉杉股份(600884.SH)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出現了明顯提升。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反觀凈利潤同比增速下限為負的12家企業,則主要集中在鋰離子動力電池、六氟磷酸鋰以及鋰電隔膜等細分領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2015年-2016年,相關公司2017年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可以說出現了“大變臉”。
2017年,鋰離子動力電池、六氟磷酸鋰以及鋰電隔膜行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局面,之前幾年鋰電池行業迎來爆發導致多家企業爭相進入加碼投資,產能集中釋放成為主要原因,同時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問題也直接導致了行業的利潤率出現明顯下滑。
尤其是鋰離子動力電池領域,在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行的背景下,一方面受到下游車廠壓縮成本的向上傳導效應,另一方面也受到上游原材料快速漲價的壓力,凈利潤增速由之前的連續增長轉向負增長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于鋰電隔膜行業來說,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提前退坡,整車企業要求動力電池企業降低供貨價格,在電池材料中,鋰電池銅箔材料存在較大缺口,正負極等材料進口量較大,成本下降空間有限,隔膜行業無可避免的成為受沖擊最大的領域。
至于六氟磷酸鋰行業,產能過剩尤為嚴重,產品價格由2017年初的40萬元/噸左右下滑至2017年下半年最低13萬元/噸,跌幅高達67.5%。細分領域龍頭公司多氟多(002407.SZ)也由2015-2016年的連續高增速跌落神壇,凈利潤同比增速由數倍增長轉為下降50%。
從現階段情況來看,整個2018年鋰電池板塊上游的鈷礦、鋰礦仍將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具備較好的投資機會,不過鑒于相關公司近期股價上漲過快,投資者仍需注意投資節奏問題。除去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細分領域外,產業鏈其他細分領域也或將在2018年迎來一定程度的過剩危機,投資者需謹防風險。
上一篇:談談鋰電池制造設備行情
下一篇:細數鋰電池板塊上市公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