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69次 | 2019年05月16日
自動駕駛公司都在畫餅圈錢?
前幾天,一封匿名信在自動駕駛圈兒里炸開了鍋。寫信者是一名無人駕駛算法工程師,美國海歸,上個月剛剛“逃離”了國內某自動駕駛企業。
信中,該工程師以其親身經歷,講訴了所在自動駕駛公司如何將自動駕駛當成了“摟錢的耙子”:以愛國的名義講故事、以威逼利誘的方式為員工“畫餅”、以技術認知偏差蒙騙地方和企業……
隔了不到兩天,又有一位同行業的工程師寫了一封信,對匿名信中提及的行業現狀進行了逐條反駁,聲稱要為無人自動駕駛企業正名。雖反響不及前者,但卻是實名制。
兩封信引起了人們對無人駕駛這個“圈兒”的好奇。仔細一想,近半年來,只要有新品發布會,臺上的產品經理總能有些自豪地介紹著:我們的新車配備了Lx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
無人駕駛似乎成了大勢所趨,市場更是炙手可熱。但是,這其中有多少企業是在認真做事?傳統巨頭企業的包圍中,初創型企業能否有一線生機?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帶著這些疑問,我連線了多位企業高層,其中包括主機廠和自動駕駛企業,他們看法不一,但共識是:自動駕駛道還有漫漫長路。
有些驚喜,他們中的多數對于初創型企業,并不唱衰。
匿名信中的“騙局”
“騙局”是從一個愛國故事講起的。
從前,一位自動駕駛企業的創始人要招募人才,他給一位工程師講了一個“為國造車”的故事。這位工程師雖身在美國硅谷卻心系回國,他告訴工程師:自動駕駛,將是工程師報效國家的最好機遇。
創始人在業內小有口碑,其曾在某公司的高管履歷更是人盡皆知,加上他一腔熱血為國造車的動人故事,工程師相信了他,遂辭掉硅谷的工作,回國加入了這家公司。
被故事吸引的,不光有工程師,還有迫切想“落地”自動駕駛的地方省市。隨后,為了搞出“脫離方向盤”的原型車,創始人又在其他無人駕駛公司挖了更多工程師。誘餌是100萬美元簽字費,但要以借款協議的形式給,理由是這樣可以避稅。
最后,研發完成的9臺車中只有2臺能上路,并且車點頭的現象非常嚴重,更可怕的是還剎不住車。因此,當地方領導和一些訪問者來試乘坐車時,安全員都都會偷踩剎車。
就這樣,該公司瞞天過海地取得了某省市支持,號稱“落地地方”。但是,地方并沒有按創始人先前想象的一樣給公司多少資金,只是給了些資源,例如辦公、土地和政策性鼓勵支持。
人才和地方支持都有了,開始搞錢。雖然聲稱種子輪就x億美元估值,但事實上,公司的種子輪連一次真正意義的融資都算不上,這些錢大都來自創始人的老鄉土豪,以借債的形式獲得,即公司發展得好可以轉股份,發展不好就要本息還錢。
后來,創始人打著前沿科技的名義搞P2P,路子極野,還找了很多民間私募平臺,都是給出高回報率的債轉股式融資。就這樣,創始人搞了上億元。
漸漸地,工程師們開始發現不對勁,因為多次談到的加薪,一次都沒有兌現,工資也開始不能按時發,如果問一下還會遭遇黑臉,以開除威脅。軍心開始浮動了。
這時,創始人開始拿“孫正義”畫餅,稱孫正義的千億美元愿景基金要在中國找一家自動駕駛公司,且來司的試乘日期已定。那時,軟銀愿景基金剛投了Cruise,又以近10億美元投資了Nuro,工程師們又一次選擇了相信。但后來事實證明,這依然是一次胡說八道。
后來,創始人忽悠了更多人來坐車,包括部分國有車企。后來創始人就總說,X汽已經在走決策,馬上就會有數億的資金到賬。但直到該工程師離職,也沒有資金進來。
再后來,工資拖欠成為常事,HR還會隨時找茬扣工資。工程師們熬不住了要裸辭,創始人實在勸不住,就直接翻臉,拿競業協議威脅。當初簽的入職合同和文件,工程師本著相信創始人沒細看,但離職才發現,很多東西都無法兌現,涉及的期權股份,也完全創始人說了算。
信件的最后,字里行間透露著工程師的心酸:“現在我已經堅決離職,回想這一切才覺得漏洞百出。只是想明白這些已太晚,我們起初有五六十號工程師,都被層層圈住,辛辛苦苦寫代碼,最后一場空。
無人車這個行業,大家都知道未來不可限量,但我怕再遇見創始人一樣的人,成為層層忽悠的騙局里的一份子(一顆棋子),我不希望無人駕駛就這樣被玩壞”。
自動駕駛泥沙俱下,機遇與質疑并存
無人駕駛真的被玩壞了嗎?
“匿名信中提到的很多內幕信息,是外人無法知曉的。我也很難根據一面之詞做出客觀的判斷。但我確定的是,踏踏實實做事的無人駕駛公司肯定存在,而且不少,所以自動駕駛行業才一直在前進和發展。”禾多科技創始人兼CEO倪凱告訴我。
“就像汽車、火車被發明之前,大家只覺得馬車可靠一樣,目前大眾對于自動駕駛的了解很少,甚至是空白的。要讓消費者接受像自動駕駛這樣的新技術,需要讓他們從最基礎開始了解自動駕駛,逐漸去接觸和接受,從無到有地建立起消費者的心理認知。這件事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
自動駕駛是一條很長的賽道,作為行業中的一員,我認為我們能做的,就是以審慎的態度來做自動駕駛這件事,扎扎實實地打造好的技術,交付安全穩定、好用的產品。”倪凱說。
確實,自動駕駛產業中從不乏認真做事者。第一次讓人們大跌眼鏡的“無名小輩”,出現在美國。2013年冬天,一家剛在硅谷剛成立不久的L4級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頻繁被一群汽車媒體質疑為“洗錢”“PPT造車”“融到資后就跑路”。
5年過去, Zoox不僅沒有“跑路”,還拿到了美國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頒發的全無人駕駛載客牌照,要知道,當時連全球公認的“老大哥”Waymo都沒有拿到這張牌照。因為,Zoox拿到的是第一張。
近兩年,國內的無人駕駛的初創型企業中,除了實名制寫信的工程師所在公司(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以Roadstar.ai(深圳星行科技)、Pony.ai、商湯科技、禾多科技等企業為例,均應屬“踏踏實實做事”的類型之中。
去年,成立僅一年多的Roadstar.ai在A輪融資中獲得了1.28億美元。也在業內引發了一定關注。
從技術路線來說,多傳感器前融合是Roadstar.ai的核心競爭力,包含兩項自主研發的技術:HeteroSync(異構多傳感器同步),使不同品牌、類型及數量的傳感器兼容;DeepFusion(數據深度融合),在原始數據層面將激光特種、攝像頭、毫米波特種的8維數據進行融合。
去年5月,Roadstar.ai對外發布的,全球首款搭載純國產激光特種L4級別無人駕駛方案,借助上述兩項核心技術以及公司成立一年多來的實際路測,實現了在加州平均一個月一次人工干預、國內高復雜城市路況環境下連續數小時無人工接管。
對比一下谷歌,據2018年美國加州車管局(DMV)公布的加州自動駕駛路測數據顯示,谷歌無人駕駛車輛行駛17731公里,需要人工介入一次。以60km/h時速計算,約每12天就需人工介入一次。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技術有料、資本青睞的初創型企業,也出過不少烏龍事件:CEO發公告罷免CTO、后投資人又發聲明稱罷免無效、今年年初又被曝出突然開除部分員工,被開除員工甚至一臉懵逼,表示事先毫不知情。
如同硬幣具有兩面性一樣,無人駕駛產業在迅速崛起的同時,也泥沙俱下。也許,在這“喧嘩與騷動”并存的時刻,我們有必要進行一場認真的思考和探尋。產業要向好發展,“質疑與機遇并存”的初創型企業們,還要克服怎樣的難題?
挑戰很大,但初創型企業或將更有機會
比亞迪公關總監楊昭對初創型企業并不十分看好:“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如果沒有足夠大的投資規模、大量的成本支出,以及長期的投入過程,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有真正的成果出來的。
我相信,即使有一天完全無人駕駛能實現,也得是百度、騰訊、華為這樣的企業才有機會,初創型的企業基本上沒有什么機會”。
做自動駕駛很費錢,這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事。但是它究竟有費錢?來看看國際巨頭們的燒錢游戲。
先說說那位被小弟捷足先登的老大哥Waymo。2015年,Uber才剛開始進軍自動駕駛,Waymo就已經燒掉了11億美元。據Waymo前員工及其他行業內人士估算,如今的Waymo每年要花掉10億美元以上。
四年來,Uber又燒了多少呢? Uber ATG(Uber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在最近Uber的IPO進程中公開了它的月度賬單:2000萬美元。按此估算,從2015年至今,Uber可能已經花費了逾9億美元。
另外,工程師在匿名信中提及的自動駕駛公司Cruise,自從被通用汽車收購至旗下,去年一年就成功為母公司燒掉了7.28億美元,并仍處于純粹研發的燒錢狀態。
如今談到汽車相關話題,總繞不開特斯拉。5月3日,外媒報道特斯拉提高了全自動駕駛套餐車型的價格。因為,特斯拉從2015年開始搭載紅綠燈識別模塊以來,一直不斷研發,歷時4年,截至今年4月初終于更新給駕駛者們開放使用了。
雖然具體金額尚未獲悉,但看看操作方式,一切也不言自明。4年多的時間里,特斯拉后臺花費巨額人力成本,動用了20多萬輛車,以進行數據信息收集。為的只是能形成AI2.0平臺使用的紅燈數據標本,而讓這項功能確實可靠投入使用。
砸這么多錢進去,一定能看到水花嗎?不盡然。特斯拉的技術剛一發布就遭受質疑: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安全,只需幾張貼紙就能讓它變道,甚至有黑客用電腦+手柄搶奪汽車控制器權。
不和國際巨頭們一起玩兒燒錢游戲,國內的初創企業們更務實。我問倪凱,“你們的HoloPilot為什么不用最先進的高線束激光特種,是因為貴嗎?”雖然剛一問出口,自己就覺得是廢話。
倪凱卻很耐心:“事實上,硬件配置的成本并不由我們來承擔。我們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量產以后,相應成本會由消費者承擔,而高線束激光特種價格昂貴,有些可能會比一輛車還貴,這可能遠超出了消費者愿意支付的范圍”。
奇點汽車副總裁兼銷售公司總經理范星提出,初創型企業還是有其優勢所在的。“我原來在傳統主機廠做過,實際上,傳統主機廠往往更多掌握的是傳統技術,但像無人駕駛這種新型技術,他們往往會選擇和華為、騰訊、百度等這樣的大型企業合作。
而當今的許多初創型企業,大部分是具有互聯網基因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希望通過智能化的技術來改變汽車行業,自動駕駛便是手段之一。
另外,雖然此前國外已經對自動駕駛領域研究許久,但技術路線和我們是有差異的。實際上,在近幾年才有更多的團隊和更成熟的技術開始涌入這個領域中來。
我個人覺得,對于一些新創企業而言,現在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線的。甚至從丟掉業務包袱,更能大展拳腳的角度而言,新創企業更有機會。”范星說。
上一篇:充電樁運營商什么時候才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