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23次 | 2019年04月30日
新能源汽車助力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
北京交通大學徐猛教授接受《中國科學報》邀請,在2019年4月29日《中國科學報》第七版,發表題為《新能源汽車助力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署名文章。
汽車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引導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先導性產業,對國家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影響深遠。
據統計,我國當前對石油的需求60%以上依賴進口。隨著以石油為基礎的傳統能源的短缺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燃油車使用的節能環保等問題受到密切關注,現代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問題自然也成為了焦點。
當前,我國正面臨新型城鎮化這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趨勢,隨著城市機動車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道路交通壓力急劇增加,城市交通發展面臨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挑戰。因此,新能源汽車的創新性發展備受全社會關注,因為它對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具有明顯的連鎖效應,對帶動交通新產業崛起、形成未來新能源汽車新業態至關重要。
新能源汽車的創新性發展是我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關鍵。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中指出,我國汽車產業正處于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攻關期,在《規劃》編制工作中,要以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探索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謀求產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盡管新能源汽車當前面臨市場化發展和技術革新等挑戰,其減排效果和用戶體驗也亟待提升,比如里程焦慮問題、充電便捷服務等等,但其發展依然令人期待。從全球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當前正處于激烈競爭中,許多國家和地區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據統計,2017年,歐盟新能源車銷量超過80萬輛,我國銷量超過77萬輛。截至2018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超過100萬輛。以北京為例,截至2019年2月,北京2019年新能源汽車指標全部用完,近40萬人繼續輪候,排號到2027年。我國一些交通擁擠非常嚴重的大城市,在對燃油私家車實施限購限行的同時,也對新能源汽車購買實施鼓勵政策。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還會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
新能源汽車對現代社會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可持續發展要素影響重大,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我們應該從頂層設計入手,將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形成新型的發展模式。新能源汽車新業態的形成,除了政府部門、傳統汽車廠商以及行業組織承擔重要角色,也會催生和帶動一批高科技企業跨行業的競爭與合作。如“互聯網+交通”、通信、計算機信息技術、新能源等不同行業企業的參與。通過統籌協調發展,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技術創新、汽車產業綠色發展、新型的交通服務模式創新等重要因素,促進未來新能源汽車新業態。
發展我國未來新能源汽車新業態,從政府角度,如何突破傳統的監管模式,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從管理和制度保障角度提供創新管理模式至關重要;從企業角度,明確未來新能源汽車新業態的前景方向,從全球視野角度實現研發技術創新,提前積極布局,跨產業合作,探索新型的實現途徑和產業化應用是當前面臨的挑戰;從行業組織角度,明晰新能源汽車新業態科學內涵,弄清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挑戰和問題,推動建立產學研發展機制,對促進新能源汽車高效快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隨著移動互聯網、北斗、云計算、大數據、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在汽車和交通領域的不斷深入,交通服務、交通基礎設施與移動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的深度融合,網約車、個性化的公交服務、共享交通等新型交通服務的不斷壯大,新能源汽車服務將影響個人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出行方式。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它在提供出行服務的同時,也是一個移動的獨立環境,供用戶作為辦公、休閑和娛樂的場所。
與當前的交通出行相比較,新能源汽車的新業態將充分利用閑置的交通資源,為出行帶來安全、舒適、高效、便捷的用戶體驗,提升車輛與人力資源的利益效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交通事故、保護城市環境、提高道路和車輛使用率、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推動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和提升人類文明等諸多方面擔負著人類的期望和愿景。
下一篇:中國車企新能源戰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