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35次 | 2019年04月23日
氫能時代來臨 燃料電池設備先行
2019年兩會期間,氫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購置優惠政策,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
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未來極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傳統汽車強國紛紛推出燃料電池戰略規劃。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各國,目標在2030年,分別達到百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以及千座加氫站。
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約50%的成本為燃料電池系統,氫燃料電池成本有望大幅下降。IEA預計在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可以下降到目前價格的56%左右,相對其他技術類型的汽車,將具有足夠的經濟性。特別在貨運及重型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是取代傳統燃油汽車的根本途徑。
產業鏈設備先行,燃料電池、加氫站、儲運等環節優先受益
燃料電池產業鏈分為制氫、儲運、加氫、燃料電池、終端應用等各個環節。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中游燃料電池環節:隨著未來產量規模的提升,燃料電池成本將大幅下降。車用80kW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平均為45美元/kW(年產50萬套的規模),其中燃料電池堆成本為19美元/kW。輔助系統關鍵部件的成本為26美元/kW,主要為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增濕器的成本。
全球加氫站運營數量達到369座,美日德擁有全球2/3的加氫站。我國加氫站42%的成本為壓縮機、其次是儲氫19%、冷卻設備12%。
競爭格局:技術研發取得重大進展,產業化尚待提升
燃料電池系統總體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海外商用車發動機供應商為Ballard、Hydrogenics;國內億華通、新源動力等。
空壓機:國內車用燃料電池空壓機基本依賴進口,海外供應商Honeywell、Opcon等。
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初期以公交及商用車為主,主要為35Mpa加氫站。儲氫瓶海外以70MPaIV型瓶為主,我國為35MPaIII型瓶。
投資建議:國內公司通過自主研發與海外收購,氫能產業鏈布局逐步完善。受益標的:雪人股份(參股Hydrogenics)、金通靈(生物質提氫)、漢鐘精機(空壓機)、中集安瑞科(氫儲運、加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