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75次 | 2019年04月23日
為何說鋰電池最主流也最危險呢?
不過正如前文所言,若不思進取,創(chuàng)新的浪潮早晚會將你拍打在落后的沙灘上。去年早些時候,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志《自然》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為《距離鋰電子電池革命僅余10年》,這篇文章指出,鋰離子電池性能和價格的演進速度正在放緩。
深究原因,無非有二:
其一,技術瓶頸。電池,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能夠將儲存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設備。所以,在晶體結構中可以儲存的電量是有天花板的。就拿手機來說,隨著硬件水平的不斷提升,手機自身的技術與性能呈飛躍式發(fā)展,但配套鋰電池的升級之路卻依舊步履蹣跚。
較二十年前,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在電池組所儲存能量方面提升了數倍,看似突飛猛進,實則遠遠不夠,尤其是相對于芯片、軟件等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更新速度。可以說,鋰電池從被需求、不可替代、主流,慢慢得在朝“被替代”前進。
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上之后,這種“緩慢”就更加突顯。車企們不可能在一款轎車上放入大量的三元鋰電池,原因很簡單——重量。隨著車重的同步提升,實際續(xù)航能力的上揚曲線終將歸于平直,再加上充電設施還未達到完善的程度,三元鋰電池在動力電池領域的發(fā)展勢必將率先走向抉擇點。
其二,材料。決定三元鋰電池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電池兩極的材料,特別是正極材料。鎳、鈷、錳,這三種金屬元素幾乎主宰了一切。其中,鎳元素最大的意義在于提升能量密度;鈷的作用是穩(wěn)定材料的層狀結構,且能夠提高材料的循環(huán)和倍率性能。
不可或缺,導致了沒得選,這樣一來,鎳和鈷的價格在2017年呈現出了持續(xù)激增的狀態(tài),市場供不應求。雖然在2018年下半年出現了下滑,但短期內的不可替代仍促使著價格蓄力反彈。多家正極材料企業(yè)和鋰電池企業(yè)紛紛表示,基于成本原因,一定要尋找替代品。
“NCM811(鎳:鈷:錳=8:1:1)”的出現讓三元鋰電池可以有力回擊質疑。原則上說,相對于已經成熟的“532”和“622”,811在鎳的占比上進一步得到了提升,能量密度增加的同時,成本隨之降低。隨著未來的進一步發(fā)展,無鈷鋰電池也在逐步浮出水面。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NCM811也并非無懈可擊。不止一個專家曾指出,鎳比例越高,整個正極材料的熱穩(wěn)定性就越差。高溫不穩(wěn)定、低溫效能低本來就是三元鋰電池的短板,這樣一來,安全性成為了必須要優(yōu)先逾越的障礙。
于是很多動力電池企業(yè)將重心放在了安全性上,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球營銷副總裁JeffreyYambrick(嚴博瑞)對于NCM811十分看好,但也承認穩(wěn)定性是必須要關注的問題:“NCM811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在高溫下保證穩(wěn)定性,我們進行了優(yōu)化。在蜂巢能源的研發(fā)團隊通過正極材料的改進,使得正極材料能夠在零下20—60攝氏度正常工作,高溫140—150攝氏度使得阻抗增大3個數量級形成斷路,保證電芯的安全。”
坦白講,現在談論三元鋰電池的末日還為時過早,有朝一日一旦在材料上有所突破,亦或是在能量技術方面挑破了天花板,三元鋰電池的技術優(yōu)勢將有望再一次得到發(fā)揮。
上一篇: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爭又起風波
下一篇:氫燃料電池的市場發(fā)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