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63次 | 2019年03月29日
世界各國接受從化石燃料汽車向電動汽車的轉變
電動汽車的普及正在加快,這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汽車制造商、供應商和經銷商應該審慎考慮一下汽車電氣化所帶來的影響。
那是一個快速、無拘無束的創新時代。隨著企業競相開發大眾出行的新方式,電氣化移動出行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推出。這不是烏托邦式的美好未來,而是一個世紀前剛剛在美國站穩腳跟的羽翼未豐的汽車工業的現實。但最終,我們與電動汽車的第一次“共舞”被1908年福特T型車(FordModelT)的推出而攔腰斬斷,在接下來的100年里,化石燃料占據了主導地位,電動汽車也因此被拋在了身后。
多年來,電動汽車經歷了斷斷續續的復蘇嘗試,但它們始終無法突破一些基本障礙,包括高生產成本、有限的行駛里程(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氣)、以及漫長的充電時間。然而,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不斷加劇的污染水平以及減少對進口燃料依賴的必要性,促使世界各國政府接受了從化石燃料汽車向電動汽車的轉變。總而言之,這種出行工具的根本演變在世界各地正以不同的方式上演。
中國一直走在推動電動汽車使用的前列
無論是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還是為了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抑或是為了引領下一個全球出行時代,中國一直走在推動電動汽車使用的前列。中國不僅是目前最大的輕型汽車市場,而且還是全球電動汽車銷售的領頭羊,占2017年110萬輛電動汽車銷量的一半以上。中國還在推動電動巴士和電動摩托車等其他車型的電氣化,占全球這兩種電動交通工具存量的99%。為了實現到2025年成為無可爭議的電動汽車領軍者的目標,中國正采取雙管齊下的做法,一方面向電動汽車購買者提供補貼,另一方面要求汽車公司通過銷售電動汽車積累信用。
印度是另一個嚴重依賴進口石油的國家。為了在控制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的同時管理其龐大的石油進口賬單,政府正鼓勵采用電動汽車。該國家的目標是,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應占所有新車銷量的30%。
歐洲人對柴油機的喜愛可能將成為歷史
電動汽車在歐洲的使用率正在上升。僅在歐盟15國,柴油發動機汽車的市場份額就從2011年的56%下降到2017年的45%,在短短六年時間里大幅下降了11個百分點。消費者對2015年席卷大眾的“柴油門”丑聞的反應引發了銷量下降。德國聯邦法院(Germanfederalcourt)隨后做出決定,允許個別城市禁止使用柴油車,并在英國等國對柴油車征收附加稅,這讓購車者在購買該類車型之前三思而后行。此外,包括挪威、英國、法國和荷蘭在內的一些國家已經宣布了禁止銷售使用常規天然氣和柴油的汽車的計劃。該計劃將在未來二、三十年逐步實現,對電動汽車來說是個好兆頭。
事實上,挪威走在了采用綠色汽車戰略的前沿,全電池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銷量不斷增長就證明了這一點——這兩種汽車占2017年新車總銷量的52%,而2016年占40%。電動汽車技術占領市場的整體趨勢,得益于挪威政府慷慨的補貼,以免稅、停車補貼和可用充電站的形式提供補貼。
北美未緊跟步伐
北美的消費者更愿意使用汽油駕駛車輛,因為汽油價格明顯低于全球許多其他市場(圖1)。事實上,事實上,盡管近期零售汽油價格一直在上漲,但仍然遠低于十年前的高點(圖2)。這種低油價環境鼓勵消費者對大型運動型多功能車(SUV)的消費不斷增長。
美國政府的政策已經轉向更寬松的排放標準,政府正在收緊退稅的力度;這些因素共同抑制了電動汽車的采用。消費者也沒有完全接受電動汽車的概念,因為關于行駛里程、成本和充電時間的傳統觀念很難改變,盡管這項技術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指數級的進步。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
2017年,全球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增長54%,達到115萬輛。其中三分之二(約75萬單位)是電池電動汽車和其余的是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國際能源署(IEA)樂觀地認為,全球電動汽車庫存將以每年33%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從2017年的310萬輛增至2030年的1.25億輛,這主要得益于政府鼓勵車主、車隊和市政當局采用更清潔的汽車的政策。財政激勵和公共采購等支持性政策,以及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和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進步,可能是推動電動汽車增長的關鍵因素。談到電池技術的進步,電池價格自2010年以來已經下降了80%以上,從每千瓦時1000美元下降到2017年每千瓦時209美元。
未來幾年,電動汽車市場可能會呈指數級增長,但無論在全年銷量中占的比例,還是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中占的比例,都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低位。根據行業預測,到2040年,全球道路上的汽車數量可能會達到20億輛左右,但預計屆時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數量仍將相形見絀。盡管如此,電動汽車的普及率仍在增長,為未來某個時候的全球全面轉型奠定了基礎。
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興趣正在增長,但對其性能的預期仍然很高
全球電動汽車的吸引力正在提高,幾個主要汽車市場的消費者都表示有興趣購買混合動力或全電池電動動力系統作為下一代汽車(圖3)。盡管如此,人們存在的普遍擔憂,特別是車輛性能方面的擔憂,很難轉變(圖4)。德勤2018年全球汽車消費者調查顯示:
1.美國和日本的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價格溢價,以及有限的行駛里程和普遍缺乏充電基礎設施。
2.中國和德國的消費者擔心的是一次充電能開多遠,以及缺乏充電基礎設施。而中國消費者特別擔心電池技術的安全性。
3.對于印度和韓國的消費者來說,他們主要擔心的是充電基礎設施的缺乏。
很明顯,盡管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已經提高能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需求的程度,但負面看法仍然深深根植于消費者的心中;事實上,這對制造商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
建設充電基礎設施通常是“雞和蛋”問題--一旦有充足的充電點,消費者愿意嘗試電池電動汽車,但是原始設備制造商、政府和私人投資者可能等待銷售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前,才會投入安裝和維護充電設施所需的大量投資。
消費者還擔心電動汽車充滿電所需要的時間。即使是最快的商業充電站,也需要比傳統的加油站長得多的時間來充電,但即將出現的新電池技術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事實上,目前有幾家公司和行業合作伙伴正在研究開發固態電池,這種電池既能保證更快的充電時間,又能顯著提高整體安全性。
全球汽車的電氣化可能會影響整個汽車價值鏈的企業。隨著未來幾十年行業轉型的展開,那些能夠有效預測不斷變化的環境并據此押注的企業,很可能處于創造和保持競爭優勢的最佳位置。
汽車價值鏈上的參與者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發展
1.汽車制造商最好考慮一下汽車電氣化的近期和長期影響。為了將電動汽車技術推向一個新水平,可能需要持續進行大規模投資。為了獲得最新的創新成果,合作和戰略伙伴關系可能越來越有必要,同時在更廣泛的參與者中稀釋相關成本。
2.傳統零部件供應商可能需要調整戰略,適應新的形勢,并利用這一長期轉變。許多供應商,尤其是那些生產傳統發動機部件的供應商,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電池動力系統中的單個部件要比傳統內燃機車少得多。
3.鑒于汽車服務是其收入和盈利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經銷商也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影響。據行業估計,為電動汽車提供服務的收入可能比為傳統汽車提供服務的收入少60%
在我們全面擺脫為全球汽車提供動力支持的化石燃料之前,我們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盡管如此,幾個重要趨勢的匯合給給我們帶了些許曙光也提供了一些機會。
上一篇:油價跌了會不會影響新能源汽車?
下一篇:德國將加大對電池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