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60次 | 2019年02月28日
談談鋰電池、氫燃料的電池局限性
隨著新能源的日益成熟,關于柴油機的討論不絕于耳。有觀點甚至認為新能源將取代柴油機。不過,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并不認同。在他看來,鋰電池與氫能等新能源仍有局限,兩者之間并非是簡單的零和博弈,柴油機行業仍然大有可為。
譚旭光認為,柴油機的技術進步在實現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中,仍將發揮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柴油機行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可預期的未來50年內仍然大有可為。
鋰電池、氫燃料電池:局限不小
2月12日,譚旭光發表署名文章稱,柴油機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在動力方面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自誕生以來,歷經一百多年的發展,柴油機在節能減排技術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是商用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船舶、特種車輛等領域的主要動力源,占據著市場的主流地位。
根據交通運輸部《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以柴油機為主導動力的公路運輸承擔了2017年我國客運總量的78.8%和貨運總量的78.0%,支撐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我國柴油機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國內市場的車用柴油機銷量從2000年的63.11萬臺提升至2017年的357.52萬臺。柴油機行業通過自主技術創新,大踏步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完成了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的轉型。
譚旭光認為,柴油機行業的技術進步,支撐了我國自主品牌商用車占據國內市場99%以上份額,將國際商用車巨頭的產品擋在了國門之外,并實現了批量出口。
近年來,新能源技術的高速發展給柴油機行業帶來了巨大壓力,但必須認識到,新能源技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無法實現對柴油機的全面替代。
柴油機廣泛應用的領域普遍存在著整車整機連續工作時間長、功率需求大等特點。新能源受自身技術發展限制,目前僅能在特定的細分市場,如公交車、市政車輛、碼頭牽引車等領域取得廣泛應用。
由于目前的鋰電池能量密度不足,純電動技術在重型商用車領域還難以推廣應用。以總重49噸的重型牽引車為例,按照當前市場的實際使用條件,如采用純電動技術,則整車使用的鋰電池電量需要達到3000度,即使按照國家規劃目標,鋰電池總重仍達到約11噸,成本約300萬元,且充電時間很長,不具有實用價值。
氫燃料電池技術被認為是重型商用車動力領域可能的技術發展方向,但目前氫的制備、運輸、存儲、加注等環節難以支撐氫燃料電池的大量推廣使用。按照國際氫能組織的預估,到2050年燃料電池在重型商用車領域的占比不會超過20%。
新能源技術的高速發展,客觀上倒逼柴油機行業加快了技術升級和產品換代工作。新能源和柴油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會是互為補充的關系,兩者之間并非是簡單的零和博弈。
柴油機并非污染的代名詞
譚旭光認為,柴油機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其已經在節能減排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且進一步實現節能減排的潛力巨大、技術的可實施性強。
柴油機油耗不斷降低。柴油機作為能量轉化效率最
上一篇: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