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35次 | 2019年01月09日
新規范決定電池企業能否進入工信部白名單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1月2日在其官網表示,為進一步加強鋰離子電池行業管理,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組織修訂完成了《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8年本)》和《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18年本)》(以下簡稱“辦法”),現公開征求意見。如有意見或建議,請于2019年1月9日前通過傳真或電子郵件形式反饋至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該信息在行業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了解,此次《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18年本)》中說明,本規范條件適用于范圍不包括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但是對于儲能鋰電池仍然適用,且辦法對于動力電池的上游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生產企業都有明確要求。
和2015年公布的《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相比,新的辦法除刪除了對鋰離子電池企業的產能要求,和對各種技術路線所進行的詳細規定外,對鋰電四大材料企業的產能和工藝技術參數也予以簡化,進一步將“技術的主動權”歸還給企業。
同時,針對鋰電池上游材料生產企業質量檢測的標準要求,無疑也將對包括新能源車用動力電池在內的相關鋰電原材料質量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辦法中有幾個要點尤其需要相關企業注意: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1
控制產能。新辦法要求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技術水平低的鋰離子電池(含配套)項目。對促進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等確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由行業主管部門按照相關規定組織論證,論證通過可予以實施。
2
“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環境保護”。新辦法鼓勵企業促進自動化裝備升級,鼓勵企業推動生產設備聯網與數據采集,推動企業數字化建設,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智能制造;企業應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鼓勵企業打造綠色供應鏈,鼓勵建設綠色工廠;不得使用落后用能設備和生產工藝,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等。這也比2015年版本更為細致和具體。
3鼓勵研發。企業研發經費不低于當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3%。
4
電解液生產企業應具有產品水分含量、氫氟酸含量、金屬雜質含量、陰離子含量等關鍵指標的檢測能力。。
同在1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69號公告,根據根據《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57號)及《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電子〔2015〕452號),對第三批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進行公示。
其中包括了生產電解液的南通新宇宙邦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做儲能型電池的寧波奉化德朗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等。
經統計,工信部自2017年起截止目前,累計公告了3批符合《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共有37家企業入選,批次入選企業數量如下。
從產品類型看,生產消費型電池的企業最多,計14家;生產儲能型電池的企業有8家;僅上海德朗能動力電池1家企業生產2種類型電池(消費型電池&儲能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