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16次 | 2018年12月23日
企業們競相加入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
由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燃料電池分會與國金證券共同主辦的“第一元素”2018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年度發展論壇12月21日在上海舉辦,與會人士圍繞燃料電池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有著“零排放、支持大載重、長續航里程、燃料補給快”等優勢特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分支。目前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在加入燃料電池行業,各大知名汽車企業紛紛布局,傳統能源企業、汽車零部件企業、產業資本也相繼在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加碼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已在上海、鄭州、張家口、佛山、云浮、十堰等多地實現商業化運營。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方海峰表示,近年來,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戰略規劃,相關部門也出臺政策大力推動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5萬輛的推廣規模,到2030年要達到100萬輛的大規模推廣應用,市場前景廣闊。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體系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化步伐正在加快,2017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達到1275輛,同比增長了103%;2018年1-11月產量是465輛,但預計12月份還有大規模上量。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燃料電池分會理事長、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林琦表示,燃料電池產業鏈發展呈現全球化和高速化趨勢。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方面,現代、本田、豐田、梅賽德斯、沃爾沃、上汽和長城等企業有明確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規劃;濰柴、玉柴、博世、馬勒、霍尼韋爾等零部件企業均有燃料電池產業布局,甚至有批量的規劃。截止目前已經有41家中國整車企業開始研發燃料電池汽車;27家燃料電池系統公司的燃料電池產品進入了72款車型目錄;運營中以及在建的加氫站分別有19座和45座;僅2018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超過850億人民幣。
上汽集團旗下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總監蔡俊表示,考慮到燃料電池商業化面臨的環境逐步成熟,上汽在今年年中成立了捷氫科技,以獨立公司的形式來進行燃料電池的研究和市場運作。
“目前燃料電池領域就像2005年的光伏、2010年的鋰電池,它是一個跟鋰電和光伏等量齊觀的市場,未來十年將成為新能源行業最大的投資機會。”國金證券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國金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張帥認為,從能量使用效率的角度,高負載場合更適合使用氫能。隨著氫燃料電池產業化應用規模的上升,氫氣的成本也會隨之大幅度降低,可以低于燃油的成本。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與會業內人士還分析了目前燃料電池汽車行業面臨的一些發展瓶頸。包括某些核心材料和關鍵部件如質子交換膜、高速電機還依賴進口;氫氣的生產、運輸、儲存和分配在國家層面仍然沒有清晰落地的規劃藍圖,加氫站布局過于單一,消費端氫氣使用成本仍然較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