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52次 | 2019年02月14日
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與管理的政策建議
經過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產銷量、保有量居世界首位,技術創新在全球處于并跑甚至領跑位置,一批整車和動力電池骨干企業茁壯成長,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是關鍵核心技術有待提升,性能和質量還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服務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產能過剩風險積累等。11月9日,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此進行協商交流。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
能源和環境硬約束推動全球汽車產業向以電代油的戰略性轉變。我國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決策早、力度大,綜合制造水平處于全球并跑階段。
主要問題:
一是長遠發展戰略問題。需要盡快研究制定以電代油的汽車發展戰略規劃和時間表,為新能源汽車有序發展及燃油汽車行業逐步退出留出足夠的調整時間;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二是政策退坡問題。對2020年財政補貼完全退出的安排,需要進行深入科學的市場分析和綜合政策評估;
三是產能過剩問題。已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超過2000萬輛,是國家規劃設定2020年目標達到200萬輛的10倍,而且有不少地方還在上燃油汽車項目,新一輪產能過剩正在形成;
四是行業管理問題。新能源汽車行業管理面臨著財政補貼退坡和綜合政策完善、核心技術創新與對燃油汽車替代、取消外資準入限制及下放投資審批權限等問題。
政策建議:
一、抓緊啟動制定新能源汽車下一個十年發展規劃。明確新能源汽車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政策,謀劃智能汽車發展戰略,研究論證并宣示我國禁止銷售燃油汽車時間表,落實雙積分及制定激勵和約束政策,引導燃油汽車企業積極調整結構,實現向電動汽車的替代轉型;
二、統籌完善新時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綜合支持政策體系。應深入研判財政補貼政策2020年退坡可能產生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三、穩妥處理新能源汽車投資和發展產能過剩問題。采取措施嚴格規范地方政府在國土、財政、稅收、金融等資源配置環節競相優惠,使企業在投資環節就獲得巨大利益,誘發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行為;
四、盡快建立完善適應新時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行業管理體系。對涉及安全、環保、節能、技術、質量等市場準入標準進行科學修訂和完善,建立規范有效的檢測、監督機制,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高質量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