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02次 | 2018年10月15日
危機四伏的電機市場將去向何處?
2018年,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低價競爭升級、原材料價格瘋漲+斷貨、整車廠不斷壓價、毛利急劇下降等問題集中爆發,行業洗牌加快,已有一部分電機企業被淘汰出局。
根據高工電動車網獲悉,在多方混戰格局下,低價競爭、惡性擴張等市場亂象叢生,導致不少電機企業的毛利跌破了10%,并有不少電機企業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現階段,電機市場的參與企業眾多,大約有200家左右,大多數企業主要依靠新能源商用車市場起家和發展,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且競爭也較為激烈。
而從今年的裝機量情況來看,電機市場的集中度正在大幅提升,企業間的差距正在拉開,龍頭企業的優勢開始凸顯。屆時,聯合汽車電子、博格華納等外國品牌配套車型的數量也不斷在增加。
更重要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車正往平臺化方向發展,包括大眾、奔馳、寶馬等外國車企,以及北汽、廣汽、吉利、江淮等自主品牌均推出了電動汽車平臺。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在平臺化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未來車企將基于電動汽車平臺選擇符合要求的供應商,且同一平臺下的諸多車型將大量共用相同的零部件。屆時,車企的零部件供應商數量將大幅減少,加上車企對于供應商的要求也更加嚴苛,一些不具備研發、規模化生產等綜合實力的電機企業恐難進入車企的供應鏈體系。
如此看來,2018年國內電機市場形勢已經非常嚴峻。而2019年,雙積分政策正式考核,且臨近2020年補貼完全退坡僅有一年時間,將有更多的外國品牌、合資品牌涌入中國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國內自主電機品牌又該如何與國際品牌競爭?面對群雄逐鹿的電機市場競爭,腹背受敵的國內電機企業又應該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業內人士認為,電機企業必須要把握以下兩大行業趨勢,才能更好地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取勝。
技術整合趨勢
隨著補貼的不斷退坡,為了達到成本控制、輕量化設計等趨勢,國內外零部件企業紛紛研發動力總成技術,期望由單一的產品供應商轉向電驅動總成系統提供商。
不過,根據高工電動車網了解,要做好一體化的電驅動總成系統,需要掌握整車控制、驅動電機及電控、減速箱系統等諸多技術及整合能力,同時還需要解決各部件的EMC、防護、可靠性等問題,對企業的技術要求極高。
目前,博世、博格華納等國際零部件巨頭已經將原來獨立的電機系統、變速器及功率電子模塊等集成到一個外殼中,推出了具備高度集成化的電驅動橋產品,使得整個電驅動總成系統的成本更低、體積更小、效率更高。
而國內大部分電機企業正在研發“電機、電控、減速器”三合一產品,但是在集成度等方面依舊難以與國際巨頭的產品媲美,并且還未實現量產化。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業內人士認為,國內自主電機品牌應該做好技術升級,或通過并購、合作的方式掌握更多的相關技術,或與其他企業間達成聯盟來完成。
事實上,為了更好地發力動力總成產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間的合作案例也在增多,例如華域汽車與麥格納、上海電驅動與東風實業等已經牽手設立了動力總成合資公司。
雙電機驅動技術趨勢
根據高工電動車網了解,繼特斯拉之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采用雙電機驅動技術,例如今年上市的前途K50、比亞迪唐、捷豹I-Pace等車型均采用雙電機驅動,而榮威MARVELX還搭載了三電機驅動系統。
所謂雙電機動力系統,就是將兩臺電機通過運動合成器有機合成,一個電機負責低速部分,一個電機負責高速部分,達到一定速度時兩個電機同時工作,兼顧低速爬坡和高速續航等全自動變速運行過程。
如果雙電機匹配變速器做到一體化集成發展,還可以有效提高電機高效工作區,同時減輕車身重量、提高爬坡能力等等。
不過,包括精進電動創始人兼CTO蔡蔚、華域電動總工程師曹紅飛、越博動力董事長李占江在內的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盡管雙電機驅動技術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主流動力驅動技術,但雙電機驅動系統的操作過程遠比單電機驅動系統復雜,且還需要解決電機與變速箱、減速箱的匹配難題,還有雙耦合技術等難題。
2018年12月19-21日,2018高工鋰電&電動車年會將在深圳維納斯皇家酒店(寶安沙井)隆重開啟。
屆時,不僅有北汽、比亞迪、廣汽、奇瑞、上汽、蔚來、小鵬、云度等幾十家車企高層出席,還將有精進電動、安徽巨一動力、華域電動、上海電驅動等等電機企業大咖齊聚,圍繞目前電機市場的亂象、產品趨勢、技術升級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并且更詳細地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