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08次 | 2018年09月30日
各國汽車產業紛紛爭先布局智能網聯
智能網聯汽車不僅能夠解決解決交通安全和道路擁堵等問題,而且能為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作出重要貢獻,在發展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方向的道路上,全球汽車產業都已經達成了高度共識。在9月18日~19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2018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在發表致辭時表示,國內外汽車產業可通過開展多形式的合作,以交流合作來促進發展,協同共創未來,共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
各國紛紛爭先布局智能網聯
目前,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制定了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研發,并積極開展測試驗證。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介紹,美國于2016年發布了首份《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法規》,各州政府出臺政策鼓勵自動駕駛汽車發展;日本已于2017年實現了部分自動駕駛系統的市場化,計劃到2020年后期實現全自動駕駛系統的自動化,并將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推出自動駕駛服務車輛;德國的法律已經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預計到2025年實現最高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
在國內,上海、北京、重慶、浙江、吉林長春、武漢和江蘇無錫等地區也均展開了智能網聯測試示范區的建設工作。就在本屆大會上,上海市正式發布了第二階段的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包括安亭和臨港地區的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產業園區主干道共十二條道路,總長度達到37.2公里。
王江平指出:“我們愿意進一步加強與各國在智能網聯汽車的合作?!痹诖舜未髸险浇遗频摹叭蛑悄芫W聯汽車測試與示范聯盟”亞洲秘書處可謂邁出了產業間國際合作的第一步: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將成為聯盟(亞洲)的發起單位,聯合美國及歐洲合作伙伴共同組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示范聯盟,聯結全球范圍內的開放和封閉測試平臺,分享測試方法和測試數據,共享測試體系和測試設備,攜手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的發展。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真正落地前的兩項關鍵技術
世界道路協會ITS分會主席、同濟大學高端外國專家雅克·埃利希認為,在2030年之前,很難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毫無疑問,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網聯汽車并不會這么快就來到我們身邊,這不僅受制于智能技術的發展,還有兩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車路協同與信息安全。
埃利希直言:“我們談到自動駕駛的時候,主要指汽車、卡車和巴士等,很少提到道路。但事實上,隨著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從一級提升至五級,車輛對基礎設施的依賴性不斷增強,為了車輛的安全形勢,必須與基礎設施展開合作?!?/p>
“為達成智能網聯汽車提出首要目標——更安全,汽車不僅應做到車間協同,更應該做到車路協同。”何積豐將這一系統稱之為“交通信息物理系統”,在這一系統中,智能汽車只是其中一員,還需要攻克的其他關鍵技術包括大規模時空數據分析、交通信息系統和物理系統深度融合以及交通系統的廣域、多維、協同優化等。
此外,信息安全問題也至關重要。上海銀基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單宏寅提到了國內今年創立的CarSRC組織,在收集到的一千五百多個漏洞中,一半以上來自汽車后臺,20%是來自于車機,剩下的則來自于APP端,只有建立了完整、安全和體系的智能網聯汽車設計,才能保障全面的安全。
具體到不同主體(例如制造商和服務商)與產品連接導致的安全性問題,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網聯自動駕駛主任格拉翰姆·斯米瑟斯特分享了一項技術:在車輛制造商的服務器與業務伙伴以及中立服務器之間建立一個標準化、可靠、獨立和可持續的接口,實現向所有相關各方提供車輛生成的數據。
下一篇:弱化補貼后,新能源汽車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