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73次 | 2018年09月27日
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仍層出不窮
9月1日,2018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正式拉開帷幕。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談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時直言不諱:隨著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以及車輛電池的逐步老化,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風險增大,市場上存在著一些一致性差、可靠性不高的產品,同時地方保護仍層出不窮。
宋秋玲首先總結了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介紹了財政部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的支持。她說,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從2009年開始,財政部會同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交通部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補貼、技術創新工程、稅收補貼、運營補貼、提高政府采購比例等。
從2016年開始,財政部又會同相關部門,提高了技術門檻,著力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以“扶優扶強”為導向,調整完善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到目前為止,調整后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正式實施兩個多月,6月、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降反增,分別為17.6萬輛和16.8萬輛,同比增長了42%和46%,從產品結構到質量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明顯優化。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們國家抓住戰略的機遇,實現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全球領先。對我們打贏重污染城市的藍天保衛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交織融合,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本,人力技術加速聚集,新的發展動能正在形成?!彼吻锪嵩u價道。
但她也直言,眼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仍然處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隨著產業規模增長擴大,對外開放,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顯現。
宋秋玲將這些問題總結為三大風險、四個不足。即結構性的產能明顯過剩、與傳統燃油車和國際先進新能源車相比缺少競爭優勢、相關金屬和電池資源匱乏帶來的資源環境制約這三大風險;技術創新不足、市場機制不足、基礎設施不足和監督監管不足這四個不足。
宋秋玲介紹了財政部下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建議:
財政部將聯合有關部門對補貼政策體系作進一步的研究完善:一方面,仍然堅持扶優扶強的政策導向,繼續提高補貼技術門檻,集中精力集中財力支持優勢產品,優勢企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未來,通行政策帶來的便利、限行限號以及使用環節的低成本,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競爭優勢。
“我們將落實補貼退坡方案,加快轉變支持的方式,同時參照美國、德國等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經驗,完善相關的補貼政策措施?!彼吻锪嵴f。
最后,宋秋玲還提出了五點建議:有關政府部門要形成合力、進一步完善技術研發組織方式、加快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加快市場機制建設、加快充電設施建設。
“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是我們每個汽車人的責任,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危機感、責任感齊心合力扎實工作,爭取早日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夢想。”宋秋玲充滿期待地說。
下一篇:137個新能源車充電樁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