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78次 | 2018年09月04日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風險與不足
我們身處新能源汽車產業之中,對這個產業面臨的風險以及不足之處,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在近日的泰達論壇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等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風險與不足發表了看法。
一、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的風險
1.結構性的產能明顯過剩風險。總量上,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加大;結構上,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并存。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一些低水平企業采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2.市場競爭的風險。新能源汽車發展要面臨傳統燃油車和國外新能源汽車兩方面的市場競爭。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與國際上先進的新能源汽車也仍然有較大的差距。整車的可靠性、操控性、品牌的美譽度等方面明顯不足。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盈利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競爭力較弱。隨著汽車領域擴大開放,企業需要增強危機意識,加快縮小差距,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3.資源環境制約的風險。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增加,全球的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這也是一些知名企業利潤縮水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足
1.技術創新不足。動力電池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些關鍵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全面落后,同時產品質量也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差距。
(1)在動力電池領域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電驅動系統方面上高速軸承、IGBT控制芯片等基礎元器件仍然依賴進口,對下一代的半導體器件研究和國外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2)在燃料電池系統方面,我國電堆的科研水平與國外的產品及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3)在智能駕駛方面,像激光特種、毫米波特種等感知系統傳感器仍然依賴進口,像多傳感器的融合技術控制、決策系統、軟硬件及操作系統與計算平臺和國外比差距還是很明顯。
2.市場機制不足。長期執行補貼政策,使不少企業患上了政策的依賴癥。從銷量的結構可以看出,大多數的企業和產品是卡在補貼的最低的那一條線上。這些都導致企業創新激勵不足,對市場重視不夠,不能緊跟消費者需求,研發生產高端產品。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承接補貼政策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3.基礎設施不足。近幾年,我國充電設施建設加快,截至2017年底充電樁總量達44萬多個,車樁比低于4:1。總量聽起來不小,但實際上結構很不合理,仍然存在總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接口不統一、利用率不高、安全性低等問題。充電總體態勢沒有根本改變,充電難的總體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4.監督監管不足。隨著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以及車輛電池的逐步老化,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風險增大,市場上存在一致性差、可靠性不高的產品。同時地方保護仍層出不窮。
5.安全性問題。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保持的底線,希望新能源汽車全行業的所有參與者都能夠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
清晰地認識風險與不足,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以上風險與不足可以說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痛點,也是難點。古語云:“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希望新能源汽車人能夠克服困難,一起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上一篇:碳酸鋰電池什么時候才能停止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