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09次 | 2018年09月01日
廢舊動力電池領域將迎大變革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一直都是動力電池產業鏈循環健康發展的一大掣肘。近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將針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我們認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建立,將終結廢舊動力電池粗暴回收的現狀,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工信部部長發話廢舊動力電池領域將迎大變革
廢舊動力電池“牽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11月2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11月1日,工信部已經開會研究,準備在動力電池的管理上先行一步,針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由汽車生產廠在售出新能源車型時需要對電池的回收利用負責。
何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按照通俗理解,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指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造業轉型升級……在這些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的決策推進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能夠起到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對于動力電池回收而言,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建立同樣是必然態勢。
動力電池報廢量2023年或超過120萬噸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00萬輛。2017年前三季度的產銷量分別為42.4萬輛和39.8萬輛。按照國家規劃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在2020年達到500萬輛。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我國動力電池的產量已經穩居世界首位。而一直以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都是動力電池產業鏈循環健康發展的一大掣肘。
按照“2020年產銷500萬輛”的規劃,以及“動力電池5~8年報廢年限”的標準,我們預計到2020年前后,動力電池將迎來第一次報廢高峰期,報廢量有望超過25萬噸,是2016年的20倍,而到2023年報廢量更是有望超過120萬噸。
精準回收利用,還是粗暴簡單處理?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報廢電池所帶來的污染和危害,固然像一柄懸在生態文明建設頭頂的利劍,但這并不能抹殺其作為“城市礦產”的雙重身份。無論是資源再利用,還是對回收市場的擴容,都是廢舊動力電池不容小覷的功績與魅力所在。
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的必要性及政策扶持
中國環保在線采訪業內專家得出結論,從新能源汽車上退役的動力電池,仍舊可以在儲能、分布式光伏發電、家庭用電、低速電動車等多領域體現出巨大的再利用價值。而廢舊電池中鈷、鎳、錳、鋰、鐵和鋁等金屬所創造的回收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突破100億,到2023年達到250億。
為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走上更加健康的軌道,由工信部提出的國內首個關于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明確指出回收拆解企業應具有相關資質的國家標準《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將從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等三項動力電池新國標也將從2018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
外加本次工信部長苗圩透露的有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消息,可以斷定,過去簡單粗暴的回收利用狀態將被終結,動力電池的生產與回收標準都將實現統一,更加安全可靠、規范科學的電池回收操作方式將應運而生,整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的閉環將建立,產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成為今后的主基調。
上一篇:鋰電池終極難題被陶瓷線路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