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64次 | 2023年04月07日
16.33億收購"扶不起"的華晨中華,寶馬或許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寶馬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2020年十一月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華晨集團將剝離汽車制造業務,而接收方是和華晨集團合作了18年的德方伙伴寶馬集團。
八月三十一日上午,華晨集團等12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案召開了第二次人大會,三項議案全部通過,其中一項議案就是寶馬我國以16.3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中華汽車品牌。
至此,繼中華牙膏之后,中華汽車也將落入外企手中。
眾所周知,中華汽車雖然曾經出過尊馳、駿捷等國民神車,但最近幾年經歷銷量大幅下降、大批經銷商退網,2019年銷量只有2.51萬輛,在瞬息萬變的終端市場,如今已經幾乎沒有存在感。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而這幾年,正是寶馬汽車在消費升級紅利下實現銷量快速攀升的黃金發展期。
"當紅辣子雞"怎么就看上了"扶不起的阿斗",難道只是為了友情幫助合作伙伴華晨集團順利實現重組?當然不是,寶馬其實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寶馬看中華晨什么?
01
寶馬和華晨汽車集團結緣于2003年,當年寶馬之所以選擇和華晨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是因為華晨汽車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這里曾經是我國汽車工業的起點,在技術和文化產業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華晨汽車集團旗下有"中華"、"金杯"、"華頌"三個自主品牌以及"華晨寶馬"和"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但整個集團的利潤幾乎都來自華晨寶馬。
數據顯示,2004年到2019年,華晨寶馬為華晨我國(華晨汽車集團持股30.43%)輸送的利潤一直水漲船高,由0.22億元提升至76.26億元。
從2012年至今,華晨我國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但虧損額度都控制在10億元以下,這是因為有華晨寶馬持續大劑量"輸血"。若刨去華晨寶馬的收益,華晨我國面對的是數十億計的巨額虧損。
在祁玉民掌舵的十幾年時間(2005.12-2019.4),華晨汽車集團逐漸筑起了高高的債臺,并且資不抵債。截至目前,華晨集團等12家公司的預計總金額為619.84億元,是其資產的2.5倍多。可以說,華晨汽車集團能撐這么多年,全靠華晨寶馬。
八月三十一日召開的第二次人大會通過了三項議案,包括財產管理及變價方法、成立人委員會兩項議案,以及核心議案寶馬我國收購中華汽車品牌。其中,寶馬我國收購中華汽車品牌的議案通過率最低,同意金額只占出席會議金額的57%(最低限額50%),說明人對這項議案的態度是很猶豫的。
收購金額為何是16.33億元呢?
此前的資產清查審計報告及評估報告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十一月二十日,華晨集團等12家公司的資產評估市場價值為245.8億元,其中"中華"汽車品牌生產相關部分資產是12.33億元。
除了這12.33億元,另外還有4億元,用以收購華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權。
華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在華晨汽車集團內部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企查查資料顯示,華晨汽車集團的汽車相關業務包括汽車制造、銷售、出行、專用車、汽車零部件、廢舊汽車再利用、物流、動力鋰電池等等,其中,負責汽車制造的是華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也就是說,華晨集團汽車生產相關資產全部都在華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一家公司手中。
關于此次收購中華品牌,寶馬我國的官方回復是"嚴格來說不是(收購)中華品牌,是(收購)中華品牌汽車生產相關資產以及華晨汽車制造股權,計劃收購對象的公司全名是華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我們希望使用華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現有的生產量力"。
通過此次收購,寶馬我國獲得的是華晨集團旗下所有汽車生產相關資產,包括土地、廠房、設備,以及生產資質。這才是寶馬我國看上中華汽車品牌的原因。
為獨資建廠做準備?
02
16.33億元,關于華晨集團數百億的巨額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這樁買賣對華晨來說是好是壞也還難以下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一旦收購成功,華晨集團就無法再整體破產重整,剩余資產也將被拆分出售。
對寶馬方來說,這倒是一樁價格公道的好買賣,不僅獲得華晨汽車集團的所有汽車生產制造相關資產,還把生產資質收入囊中。
接下來的問題是,寶馬買下華晨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要用來干什么?
對消費者來說,"中華"是一個很有情懷的汽車品牌,但作為投資者,投資的目的是獲取利潤,而情懷不一定能轉化為利潤,尤其是一個失去影響力的品牌,更是沒有留戀的價值。
所以,寶馬是不可能復興中華品牌,就算消費者再怎么表達對這個民族自主品牌的不舍,清醒的寶馬也不會被這些情緒左右決定。
況且,在國內消費升級紅利的影響下,寶馬品牌如今正迎來黃金發展時期,2020年共交付777379輛BMW和MINI汽車,同比上升7.4%,力壓奔馳、奧迪,創下自1994年進入我國市場以來最好銷售記錄。今年上半年,寶馬在華總銷量達到了467064輛,全年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2018年,我國放寬了對海外車企在華投資的股比及數量限制,就在這一年,寶馬宣布將斥資36億歐元收購華晨手中持有的華晨寶馬25%的股權,將其在華晨寶馬的股權從50%提升至74%,股權交割最遲將于2022年完成。
由此,寶馬成為第一家打破50%合資股比的外資公司。從此,華晨寶馬的決策權落入寶馬手中。
目前,寶馬在我國共有兩家合資公司,分別是華晨寶馬和光束汽車。光束汽車是寶馬和長城汽車共同建立的合資公司,成立于2019年十二月,雙方各持股50%。
目前,光束汽車生產基地已經在張家港市開建,但項目總體顯得十分低調。長城汽車前不久公布了2025戰略,也只字未提光束汽車。總言之,光束汽車未來規劃、布局以及發展思路都還不明朗。
反觀寶馬的兩個老對手奔馳、奧迪,目前都在努力擴大在華勢力。
奧迪的另一家乘用車合資公司上汽奧迪將于明年開始實現交付,奔馳則和吉利走得非常近,雙方聯合組建smart全球合資公司共同運營smart品牌。
另一方面,近幾年來豪華車的市場份額一直在逆市快速上升,目前的市占率已經突破15%,這是豪華品牌提升自身市占率和影響力的絕好時機,已經嘗到甜頭的寶馬又怎么會放過這個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TSLA案例。
TSLA在我國獨資建廠后獲得的好處大家有目共睹,其他車企都有意效仿。寶馬拿下華晨汽車的生產資質和相關資產,無疑為獨立建廠鋪平了道路,而新能源汽車將是寶馬發力的方向。
這個可能性,也得到了人的證實。一位人告訴汽車媒體"財經汽車",據他了解,中華汽車品牌上述資產將用來生產寶馬相關產品,此后中華汽車品牌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