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60次 | 2023年01月10日
「圍獵」動力鋰電池,「前浪」們追趕TSLA的第一步
奔馳拿下了CATL。
近日,CATL(CATL)宣布成為梅賽德斯-奔馳的電池頭部供應商。CATL表示,雙方將共同開發領先的電池技術,支持梅賽德斯-奔馳車型的大規模電動化。
為何說「奔馳拿下了CATL」而不是「CATL拿下了奔馳」?因為CATL已經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行業中最炙手可熱的公司之一,和其說CATL要奔馳這樣的車企證明自己的業務,不如說奔馳更要CATL這樣的電池公司來構建自己新的產品布局。
在TSLA印證了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可行且有巨大商業潛力的「新物種」后,無論從商業角度講,抑或迫于「碳中和」的壓力,傳統車企開始了向新能源加速轉型的過程。在轉型的過程中,動力鋰電池實際上成了掌控這些車企發展通路最大的密鑰。
奔馳最近就在走馬圈地,宣布和CATL合作之前,還投資9億入股了我國動力鋰電池電芯制造商孚能科技。不止奔馳,2020上半年,車企開始密集布局動力鋰電池供應商鏈路。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這背后,是車企焦慮的體現,其實也映射出動力鋰電池已經迎來發展關鍵節點。
不要放跑那個CATL
假如把2012年第一輛正式交付的TSLAModelS叫做新能源汽車的起點,它內部搭載的松下電池也絕對算得上是動力鋰電池發展的新起點。
「上車」至今不到10年時間的動力鋰電池行業不算久,但它的發展史繞不開一家我國公司CATL。
嚴格意義上說,成立于2011年的CATL并不是一家新公司。CATL所有管理層和研發團隊均來自ATL,后者主營業務為3C類鋰電池,正好趕上了手機、電腦等行業需求爆發,ATL也逐漸成長為消費類鋰電池行業龍頭。
2007年,我國開始考慮以補貼的方式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ATL預判到了新能源汽車的巨大商機,于是在2008年成立動力鋰電池部門,后獨立為CATL(CATL),又一次站上行業風口,吃到了動力鋰電池的巨大紅利。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越來越大,電池供應商CATL也隨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CATL
直到今年年初,CATL已持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商。這也讓CATL不可防止地成為了「眾矢之的」。
這里的「眾矢之的」有兩層含義。
第一,車企開始尋找穩定的電池供應渠道,CATL就是最佳標的。
八月四日,CATL定增股份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按照之前公布的上市通告書,此次定增募集資金約197億元。
這次定增引來35家投資者的「爭搶」,其中不乏上汽、宇通、本田等車企的參和,最終,高瓴資本等9家機構獲得份額,本田是唯一一家認購成功的車企,也通過資本的方式為商業合作遞了一份「保證書」。
第二,是競爭對手。
全球最大并非意味著不可戰勝,我國第二大動力鋰電池供應商比亞迪前段時間因電池安全問題和CATL引發口水戰,LG化學在上半年成功「逆襲」,成為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電動汽車電池商。一系列事件標志著,CATL的霸主地位一直在被覬覦著。
市場調查機構SNE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LG化學在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份額為24.6%,高于去年同期的10.4%。而CATL在上半年以23.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比去年同期的25.1%略有下降。
SNEResearch將這一上升歸功于TSLAModel3、雷諾Zoe電動汽車和奧迪e-tron電動汽車的強勁銷售,但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實際上最大功臣是TSLA。
LG化學在今年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動力鋰電池供應商,TSLA是它「背后」最大的功臣|視覺我國
2020上半年,TSLA和旗下車型Model3分別是全球新能源車企和車型的銷量榜首,遠遠領先第二名。同時,在我國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座一線城市,六月份車型銷量排名顯示,TSLAModel3是包括新能源、燃油,所有價位車型在內的。其中,上海的Model3銷量是第二名科沃茲的近三倍。
而目前幾乎所有的國產TSLAModel3,內部都搭載LG化學電池。LG化學也依靠單一公司獲得了強勁上升。
但是,假如從利潤角度看,LG化學過去三年的毛利率一直為負,而CATL在2019年逆勢擴大了利潤空間。由此,動力鋰電池行業的龍頭還未有明確的答案。
動力鋰電池來到舞臺前
盡管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不景氣,但并不妨礙動力鋰電池成為車企們新的追捧對象。
根據汽車商業評論報道,理想汽車CEO李想在2019年初接受采訪稱,車企尋找CATL合作的方式是「董事長到他們那排隊去要電池,大家最后發現電動汽車的核心一定是電池。」TSLA也在今年年初宣布,將和CATL合作,國產TSLA汽車當中一部分會采用CATL的電池。
俗話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關于行事邏輯嚴謹的整車廠來說,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電池方面尤其如此。
所以,從今年開始,一場轟轟烈烈的「圍獵」動力鋰電池行動開啟。
CATL之后,億緯鋰能或將成為寶馬在華第二家動力鋰電池供應商;大眾和CATL合作后又花了約11億歐元收購國軒高科26.74%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并有消息稱萬向一二三將成為大眾在華合作的第三家動力鋰電池供應商,訂單規模超過百億元;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在和CATL、億緯鋰能合作之外,又以9.05億元投資了孚能科技。
CATL此前展示的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包,寶馬是其合作伙伴之一|視覺我國
「車企要掌控電池,而不希望被電池廠商束縛。」一位業內人士評論道。
這句話和車企的目的是貼切的。此前就發生過因電池產量不足,導致多起電動汽車交付延遲的案例。
2020年初,捷豹I-Pace和奧迪e-tron便因為LG化學動力鋰電池供應不足出現了停產減產現象,而這種情況并非個例。2019年LG化學同樣處在產量困境當中,另一家動力鋰電池供應商三星SDI因產量不足被大眾拋棄。
于是,掌控穩定的電池渠道,不被「卡脖子」,成為了車企們,尤其是最近開始加速鋪設電動化轉型的傳統車企重點關注的目標。最直接的方式當然是投資入股,甚至收購,確保穩定供應。其中,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我國供應商們就成為了「圍獵」對象。
為何會在這個時間點集中出現大規模需求?
一個核心原因是,各大車企都立下了向新能源轉型的時間點,而這些時間點大部分都集中在2025年之前。如大眾集團稱2025年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200萬,沃爾沃稱2025年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達到100萬輛,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宣稱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總銷量的20%左右,更加有激進者如本田,希望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到三分之二。
假如按照一輛汽車的研發生產周期為18-24個月,如今正是提前將電池資源掌握在手中的時機。可以預見的是,未來1-2年內,還會出現多起動力鋰電池公司和車企深度綁定的案例。
奧迪e-tron的底部電池包|視覺我國
「車企和動力鋰電池公司之間的緊密捆綁有利于整車廠能夠控制成本,并在和電池公司的洽談過程中,提高其議價能力,加強整車廠在產業鏈上的發言權。另一方面,目前動力鋰電池產量有限,這尚不能滿足動力鋰電池公司將有效降低電池的購買成本。」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這是動力鋰電池的另一個重要節點。
SNEresearch的數據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預計為406GWh,而動力鋰電池供應預計為335GWh,短缺約18%。預計到2025年這種情況將惡化,供應短缺約40%。
在此情況下,車企將會更加精打細算,確保完成銷量和核心組件的供應。而經此一役,動力鋰電池作為汽車內最核心的產品,也正式站在了舞臺前,接受市場的終極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