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04次 | 2022年12月16日
青海鹽湖產業有"鋰"走遍天下注入改革的新發展理念
現代化、智能化的生產車間一整條生產線僅靠兩三人便可操作生產,節省了人力資源。
開欄的話
1978年至2018年,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踏著改革開放的激越鼓點,青海各族人民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今起,本報推出“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題報道,以記者的親歷、親見、親聞,充分展示青海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用精彩的改革開放故事、親歷變遷故事、團結奮進故事,激勵全省干部群眾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為在新的起點上奮力譜寫中國夢青海篇章而努力奮斗。敬請關注。
六十一甲子。今年8月21日,收獲時節的察爾汗鹽湖之畔,數千人會聚于此,以身邊一碧萬頃的鹽湖為證,回味青海鹽湖工業走過的六十載崢嶸歲月。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對于青海鹽湖工業而言,這的確是一個收獲沉甸甸果實的季節。在依靠鹽湖優勢資源,鹽湖工業取得世人矚目的迅猛發展的同時,鹽湖人最大的收獲,是靠改革開放“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取得的突破,是靠改革開放實現跨越發展的成功經驗。
金秋,察爾汗鹽湖天高云淡。岸邊鹽花晶瑩多姿,采鹽作業船在清澈無垠的鹽湖緩緩游移,一撥撥游人悠然往來其間,親睹鑲嵌在八百里瀚海戈壁之上,融合現代工業和自然造化為一體的湖光水色……察爾汗,在蒙古族語言里意為“鹽澤”,自然的厚饋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整個青海帶來了福澤。憑借得天獨厚的鹽湖資源,我省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借助這一“近水樓臺”,開始筑起鹽化工業的發展階梯,并在其后的歲月更序中奠定了“共和國鉀肥長子”的地位。
在改革和抉擇中突進。立于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上的青海鹽湖工業,已然形成鉀鹽、鈉鹽、鎂鹽、鋰鹽、氯堿五大產業集群。而躋身其中的金屬鎂項目,也已成為國家首批13個循環經濟試驗區之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核心項目。
依靠改革,鹽湖工業釋疑解惑,書寫出了“鹽湖答卷”;依然要依靠改革,鹽湖產業才得以在永續發展的和聲里,煥發萬千氣象。
千年鹽湖,在注入改革的新發展理念中,“鹽樹”枝繁葉茂,煥發時代光華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鹽湖資源開發利用逐步由粗放向精細轉變,由單一向綜合轉變。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由此托起了一座綠色鹽湖化工基地的崛起。
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著力推動“四個轉變”,推進“一優兩高”在鹽湖產業中生發新發展理念……為我省鹽湖工業明晰了在改革中前行的路徑。
改革,讓鹽湖工業發展的新理念通過頂層設計揮灑出“神來之筆”。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公司編制出臺了《鹽湖股份公司“十三五”發展規劃》和《鹽湖股份公司鹽湖資源開發中長期戰略研究》,明確了“百年鹽湖,生態鎂鋰鉀園”發展戰略和“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堿、優化氯”戰略布局。規劃出10萬噸鋰、100萬噸鎂、500萬噸級熔鹽、1000萬噸鉀項目,努力向建設鎂工業基地、中國鋰新能源材料基地、中國最大鉀工業基地、新能源+新材料融合發展的光鎂循環經濟園區和生態式循環經濟區邁進。
在改革浪潮拍岸的宏觀背景下,鹽湖股份公司以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鹽湖產業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對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從增速奔向提質,產生出示范效應。
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可溶性鉀鎂鹽礦床,其鉀、鈉、鎂、鋰的儲量均居國內之首。
1958年,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青海省察爾汗鉀肥廠建成投產。經過60年的發展,這里的鉀肥產量已然占到國內總產量的85%以上,為我國的鉀肥自給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長期形成的單一的鉀肥生產,對鹽湖資源中豐富的共生資源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改革的理念為鹽湖工業筑起了新的發展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鹽湖工業相繼投資600多億元實施了鹽湖循環經濟項目,初步形成鉀鹽、鎂鹽、鋰鹽、鈉鹽、氯堿五大產業群,打造出“與光伏光熱風電新能源融合發展、與天然氣、煤炭化工耦合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
早期,鹵水僅用來提鉀。而在今天,鹵水通過太陽能分級蒸發,第一級析出氯化鈉,用于制取堿化工系列產品;第二級形成含鉀光鹵石,用于生產鉀系列產品;第三級蒸發形成水氯鎂石,成為金屬鎂、鎂阻燃劑和鎂建材的主要原料;第四級蒸發出碳酸鋰、金屬鋰等鋰電池材料的生產原料,而最后形成的尾鹵通過固體鉀礦溶解轉化工藝又回到了鹽田。每一個循環往復的環節,都有著改革的理念融匯其中。
2016年12月31日,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核心項目——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產出了第一塊鹵水鎂錠。技術人員介紹說,過去生產鉀肥排出的廢液老鹵中含有大量氯化鎂,量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人工湖,堪稱湖區的“鎂害”。金屬鎂項目正是采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從老鹵中提取鎂,變廢為寶。未來5年至10年,這里有望形成年產100萬噸金屬鎂的產業規模,由此奔向世界鎂工業基地。
借改革和創新之力,以金屬鎂一體化項目為核心的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實施后,曾經的“鎂害”變為現實“鎂夢”。資源在循環利用中,鉀資源利用率由以前的27%提升到今天的74%。就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鹽湖后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鹽湖人以習總書記的深情囑托,作為自己謀改革、求創新的強大精神動力,以鹽湖鎂業全面完成試車為標志,實現了期盼已久的金屬鎂裝置試車生產重大突破,生產出以鹽湖尾礦為原材料的優質金屬鎂錠,填補了國內鎂工業的空白。
改革,衍生出新希望。
在鹽湖工業股份公司的金屬鎂工業園,14套先進的金屬鎂工藝流程裝置有序布局,蔚為壯觀。工藝流程嚴格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金屬鎂電解產生的氯氣,直接被PVC項目消化;PVC項目產生的電石渣、石灰石和鉀肥生產基地尾礦中的氯化鈉,被結合起來生產純堿。在生產過程中采用了先進的控制技術,對排放的廢氣污染物采用了回收利用、洗滌吸收、高效除塵器等措施,大幅降低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生產廢水經污水處理后再經回用水裝置處理后,絕大部分實現了綜合利用。
“鎂夢成真”驗證改革成效,改革之手為金屬鎂接生后,讓鹽湖產業又添“新丁”。
“改革出活力、生動力,正是因為不斷把改革在企業發展中引向深入,貫徹到企業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企業才得以立于潮頭,領跑行業。”青海鹽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興富對改革效應,有著更深體會和感悟。
改變走向,以改革的新思路下好“定盤棋”,棋局峰回路轉,融入國家戰略
“鹽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資源。要制定正確的資源戰略,加強頂層設計,搞好開發利用。”鹽湖人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期望,轉化成為不斷改革和創新的生動實踐,圍繞“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堿、優化氯”的戰略布置,在依靠自主創新和科技支撐的基礎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書寫出鹽湖事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位于“生態鎂鋰鉀園區”里的金屬鎂廠,是目前鹽湖產業循環發展的核心區域。從廠區外圍的管道輸入來自鉀肥生產“吞吐”后的廢料,在循環往復中,再經過這里的金屬鎂廠的溶拌、脫水、電解、鑄造等數道工藝工序的“細嚼慢咽”,作為新能源產業重要材料的金屬鎂,便在這里誕生出來。
“從生產氯化鉀的廢液中提取加工成金屬鎂,整個系統生產設備也因使用天然氣和日光電能,不僅壓縮了生產成本,而且減輕了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實現了發展與保護的統一。”鹽湖集團金屬鎂廠廠長黨國元如是說。
改革,讓“鎂”夢延伸;創新為“鎂”夢添翼。
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捷報頻傳。2016年9月28日電石法PVC裝置第一袋PVC產品下線,全線工藝流程打通,首批產品即達到優級品;10月1日甲醇裝置全系統工藝流程打通,在業內創造了時間最短、負荷提升最快等多項試車佳績;12月31日鹽湖第一塊鹵水鎂錠下線;2017年4月28日30萬噸乙烯法PVC裝置一次性試車成功產出合格產品,標志著電石法+乙烯法工藝嫁接的全球首套聯合法PVC裝置工藝路線全部貫通,獲得70000件車用鎂合金轉向柱支架訂單。
改革,使鹽湖產業有“鋰”走遍天下。
利用蒸發裝置實行投料生產,2016年企業實現扭虧為盈。1萬噸碳酸鋰填平補齊工程開工建設,啟動3萬噸碳酸鋰項目,產品產量實現翻番,產品質量由工業級達到電池級。加速鋰產業技術創新實踐,取得了納濾除鎂技術、新型吸附劑制備技術、萃取法制備高純氯化鋰技術完成中試。推動光伏光熱新能源、碳酸鋰提取濃縮和氫氧化鋰技術開發等合作項目的快速落地及加快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投資成立鹽湖比亞迪公司,實現強強聯合。建成投運太陽能集熱BOT工程,為吸附提鋰區生產所需熱水提供保障,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清潔能源穩定保障。
改革,為鉀產業和氯堿產業筑起全新發展路徑。
鉀肥生產裝置建立冬季不停產新機制,通過挖潛擴能改造,穩定了500萬噸年產量。成為“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單位”、全國唯一獲批的鉀肥生產項目、全省唯一一家試點示范單位,實現了我省國家級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單位零的突破。創新利用硝酸鉀裝置生產出熔鹽級硝酸鈉產品,產能達到40萬噸,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完成國外首批訂單,為與國際市場接軌夯實了基礎。
氯堿產業通過推進化工、利用現有裝置開發了優質碳酸鉀、SG-7型樹脂、鋅腐酸尿素等新產品,發展的步伐走向高端化。
在改革中敞開的胸懷,成就走向世界“鎂”夢。
繼2017年1月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核心裝置、年產10萬噸金屬鎂裝置試車取得突破進展,金屬鎂脫水裝置成功產出無水氯化鎂,工藝全線打通,金屬鎂試車實現重大突破之后,2018年4月18日,青海海鎂特鎂業有限公司在察爾汗鹽湖金屬鎂一體化項目——鎂合金鑄造車間,在鹽湖之畔扎下陣腳。這個由海鎂特集團和青海鹽湖股份公司強強聯手打造的項目,充分利用海西當地85%的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資源,為低碳鎂合金制造設定了一個全新國際標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鹽湖產業發展中化為生動實踐。
置身察爾汗鹽湖之畔,鹽田如鏡、水天一色。目前,鹽湖已經建成兩百多平方公里的鹽田和百里生態水景線,既利用風光資源曬礦,又增加了濕地面積,察爾汗鹽湖逐步成為有水、長草、有魚、有鳥的生態大鹽湖,“生態鎂鋰鉀園”已見雛形。
“鎂鋰鉀園”,因為厚植改革發展的土壤,衍生無限生機,顯化發展潛力
改革的勁風吹皺鹽湖萬頃春水;創新的桅桿直掛謀求跨越的云帆。
鹽湖人銘記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鹽湖時的深情囑托,“鹽湖資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資源,也是全國的戰略性資源,務必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區內相關產業流程、技術、工藝創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讓鹽湖這一寶貴資源永續造福人民。”
鹽湖人將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期望作為推進改革的根本遵循,作為創新的巨大動力,作為謀求跨越的行動綱領,而今,已經收獲了播撒希望的種籽。
從青海鹽湖鎂業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金屬鎂廠源源產出的金屬鎂錠,作為21世紀充滿希望和活力的綠色新能源新型材料,正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電子工業、醫療領域、特種工業等不同行業領域。“在保護中實現更好發展”,通過創新已然釋放出良好效能。
從“鎂害”到“鎂利”的跨越性突破,顯化出改革創新在轉動發展輪盤中充滿定力的抉擇、篤行的勇毅。
在堅持生態保護優先,保障鹽湖資源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主導思想下,鹽湖產業調整戰略“三步曲”應運而生:實施“降成本、去杠桿、去非主業、強管理、強創新”,打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系列組合拳,企業“強壯”起來;實施“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堿、優化氯”的新發展布局,推動“十三五”規劃全盤落地,企業借風揚帆好起來;全面啟動綠色發展的“鎂鋰鉀園”建設,使企業在矚目高端、放眼寰宇中“飛起來”。
為促進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推動鹽湖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海西州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鹽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了鹽湖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海西州鹽湖管理局主要負責人介紹,海西州鹽湖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到2020年鹽湖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氯化鉀產能突破1000萬噸,金屬鎂產能達到40萬噸,碳酸鋰產能達到20萬噸,氯化鋰產能達到3萬噸;發展支撐進一步夯實,相關技術得到突破,鹽湖資源開發逐步由原料開采和初級產品加工向下游延伸;以鹽湖資源開發為先導,結構合理、優勢突出、集約利用、鏈條完整的鹽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鹽湖產業在海西乃至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成為工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
為實現這一目標,海西州提出了以改革為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循環理念,堅持市場主導,堅持融合協調的原則。將大力推進鹽湖資源的深度開發和下游延伸,逐步形成屬地化的、完整的、相互配套的、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培育鹽湖產業集群,著力打造綠色化工產業基地和我國重要的資源型循環經濟示范區。
與此同時,海西州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將鹽湖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從工藝源頭上運用環保理念,在全行業倡導綠色生產工藝;實施動態管理,加大對排放污染物、違規處置危險廢物的打擊力度;依托當地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引導和鼓勵企業使用清潔能源。
“鎂鉀鋰等原料直接從鹵水中循環提取,對生態環境不帶來任何毀壞,而且生產環節充分利用區域太陽能、風能資源,鹽湖產業的循環經濟完成的是一個綠色生態環保的動態循環。”青海鹽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謝康民說出了鹽湖發展的核心要義。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鹽湖人依然跋涉在改革中前行的路上。
【采訪感言】
每一次走進青海鹽湖工業的浩瀚區域采訪,總感到腳下的這塊土地蘊含無盡的生機與活力。走過60載春秋的青海鹽湖工業,之所以能在沐雨櫛風中生命長青、枝繁葉茂,源于改革的泉頭活水經久不息的澆灌。
改革是強大的動力,是永恒的主題。在改革的路上,是觀望彷徨,還是只爭朝夕;是大而化之,還是精準對焦,不僅是衡量主動作為的重要標準,也是評判改革發展的重要標尺。改革越深入、越艱難,越需要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和勇于擔當的精神品格,越需要滿腔熱情的投身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擁護改革、推動改革的磅礴力量。一場場改革攻堅戰,既需要一鼓作氣地豪邁,也需要咬定青山的堅韌;既需要奮發有力的激情,也需要革故鼎新的篤行勇毅。
鹽湖工業在改革中踏出的前行之路,向我們昭示,勇于改革、主動作為,是成事之要、興業之本。在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更要永立改革的潮頭,敢于搏擊風浪、敢于執楫奮進,在推動改革走向縱深的關鍵時期,肩負時代賦予的使命與榮光,奮力劃向歷史新時期的絢麗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