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91次 | 2018年08月18日
石墨烯產業化有待“架橋過河”
“黑金”“新材料之王”“21世紀的顛覆性新材料”……自發現之日起,石墨烯便吸引了無數科學家與投資者的目光,披上層層光環。這種單層碳原子組成的二維材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知材料中最薄、強度最大的,具有極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透光性。
田中群:石墨烯產業化有待“架橋過河”
但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田中群看來,石墨烯產業化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身兼廈門大學石墨烯工程與產業研究院院長的田院士直言,當前對石墨烯產業的宣傳有些過熱,一些階段性成果被放大。
“目前,實驗室層面的基礎研究在通向產業化的路上,似乎都被一條‘大河’擋住了,‘大河’兩岸分別是基礎研究和產業化。”田中群認為,從這個角度看,雖然福建省的石墨烯產業起步較晚,但與其他省市相比,仍在同一起跑線。
根據省發改委的調研報告,目前我省石墨烯產業主要分布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科研力量則主要集中在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目前,已累計申報和擁有石墨烯制備、石墨烯改性材料、石墨烯傳感器、石墨烯電極等方面的發明專利77項。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我認為創新形式有三個層次:一是實驗室基礎研究的創新;二是在產業領域的創新;第三就是這兩者結合的協同創新。當前,無論是在福建還是在全國,更需推動的就是企業、科研機構與高校創新隊伍實實在在的結合。”田中群認為,將基礎研究和產業應用關聯的“接力棒”傳遞起來并不簡單,“科研成果得真正融入企業運轉的流水線。一方面,企業能在第一時間獲悉基礎研究取得的新突破;另一方面,企業的市場需求也能及時回饋到上游的基礎研究”。
田中群指出,石墨烯并非外界想象中可隨便使用的“萬金油”,要在不同材料和用途中發揮石墨烯的不同功效,需認真系統地研究。這種厚度只有頭發直徑十萬分之一的新材料,只有精確掌控其在不同材料中的含量和分布,方能發揮優異性能,而這離不開基礎研究與產業研發的聯手。
田中群建議,要立足“原點”,即扎扎實實做好基礎研究,針對各類目標產品,對石墨烯原料分別進行相應和系統的改良;形成“特點”,即瞄準“河對岸”那些福建重點發展的高新產業群,選擇其中具有產業和市場優勢的龍頭企業,與他們聯手打造優勢產品;要沖擊“高點”,即明確目標,通過協同創新形成競爭優勢后,全力占領有關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同時,田中群認為,政府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首先,要選定若干有望形成高新產業集群的科技成果,作為重點扶持發展對象;其次,要著力于高端人才的引進、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成果的整合以及行業情報和信息的搜集,將“渡河”的各個“小分隊”整合為“大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