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46次 | 2018年08月07日
特斯拉Model S電池PACK系統帶來“新革命”
在電動汽車領域,特斯拉就像智能手機中的蘋果,是一種殿堂級的存在。特斯拉21700電池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圓柱風暴”,而ModelS電動轎車則是一款更具有顛覆性的產品,其采用模塊化底盤電池PACK系統就如同蘋果手機的IOS系統一般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特斯拉模塊化PACK系統引領行業風向
特斯拉打造獨具特色的底盤PACK系統,將電池、PACK、車架集成于一體,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有效降低了PACK重量,同時整車的能量密度得到提升,打造全球頂級的高性能電動產品,成為電動汽車模塊化生產的風向標。模塊化和智能化生產是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大趨勢,其核心在于模塊化的電池系統,而模塊化電池系統的核心是基于車身一體化的動力電池PACK系統。
眾所周知,電池PACK是電動汽車的核心能量源,為整車提供驅動電能。電池PACK的每道工序都充滿技術含量,包括電池管理系統的定制化開發技術、熱管理技術、電流控制和檢測技術、模組拼裝設計技術、鋁合金動力電池外箱鑄造技術、計算機虛擬開發技術等。PACK作為動力電池系統生產、設計和應用的關鍵步驟,是連接上游電池生產與下游整車運用的核心環節,動力電池包的PACK成組工藝水平,直接關系著電動汽車的動力性能和安全性能。
我國動力電池PACK產業落后于日韓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動力電池PACK行業生產規模也在逐年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規模已達3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40億元),預計到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PACK市場規模將達到18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739億元)。近幾年,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規模也一直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規模已達788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將形成超過千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從市場份額來講,目前全球動力電池PACK市場幾乎被日本、中國和韓國所壟斷,其中日本處于大幅領先地位。數據顯示,日本2017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規模達2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7元),占全球的比重約56%,位居首位;中國2017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規模達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8元),在全球的占比約23%;韓國2017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6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2元),占全球的比重約18%。
從技術上來講,我國動力電池PACK產業起步較晚,發展水平較日本、韓國等國相對落后。當前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工藝一致性差,很難把控每道工序的細節,整體一致性上有欠缺;業內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化體系以及成熟的工藝流程,相關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也有待提高。二是技術差距大,國外設備先進,使部分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傾向于國際采購設備,輕視了自身研發,形成惡性循環。
整車和電池企業肩負PACK業振興重任
電池中國網了解到,目前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的入局者主要有三種類型:電池企業、整車企業和專業PACK企業。據不完全統計,60-70%的PACK是由電池企業完成,在客車領域幾乎達到100%;10-20%是由整車企業完成;20%是由專業PACK企業完成。其中,電池企業涉足PACK的主要包括國軒高科、天津力神、寧德時代、比克電池等;整車企業做PACK的代表企業有比亞迪、江淮汽車、長安汽車等;專業的PACK企業主要有欣旺達、德賽、普萊斯、上海捷新等。
目前在動力電池PACK市場競爭中,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都有著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整車企業具有將生產的PACK實現自產自銷的便利,還具有能更好把握PACK與電動汽車之間最優匹配度的優勢。電池企業掌握著大量電動汽車不同運行狀態的電池數據,而PACK系統核心算法的成熟與迭代升級取決于龐大基礎數據庫的搭建,動力電池企業在算法上存在著天然的優勢。這使得動力電池企業在PACK主導權上的優勢得天獨厚。因此,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擔負著提振我國動力電池PACK產業的重任。
動力電池PACK模塊化帶來新契機
現階段,我國動力電池PACK水平不僅與日韓有很大差距,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行業內真正能夠滿足下游整車企業需求的優質PACK廠商寥寥無幾。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市場,關鍵性的動力電池PACK技術卻落后于人,這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電池中國網認為,面對未來智能化的科技發展趨勢,特斯拉模塊化底盤電池PACK技術,應該對我國產業同仁有所啟迪。我國PACK生產企業要想趕超日韓,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生產工藝,模塊化和智能化或將是必由之路。而隨著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逐漸成熟,電池PACK模塊化技術必將越來越完善,也必將為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上一篇:加州氫能源供應緊張
下一篇:電池安全性被誤導淪為次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