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99次 | 2018年08月02日
打造鋰電智能制造新時代
智能制造時代,物聯網、大數據、工業云等概念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這是未來,但怎樣將這些概念與企業自身的業務結合起來,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才是重中之重。
“空有靈感毫無價值,創新的關鍵在于它的實際可操作性。”這不僅僅是西門子創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的行為準則,也更應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制造業的座右銘。
搶占“數據黃金”
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即所謂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無疑是未來制造業的重要方向之一。那么,它的突破點在哪兒?又該如何實現?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曾表示,“未來制造業需要的不是石油,而是數據。”《經濟學人》亦撰文稱,數據已經取代石油,成為當今世界最有價值的資源。業界共識,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是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基礎,“大數據分析”或“數據黃金”的趨勢已經在許多領域出現。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從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旗下的安貝格電子制造工廠(EWA)可以管窺一斑。EWA創建于1989年,主要生產Simati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及其它工業自動化產品。EWA自身的生產過程也應用了Simatic系列產品進行控制,這使得工廠每天生產的產品種類可達1000種,并且可以不間斷地同時服務于全球約60000名用戶。
另外,EWA每年生產約1200萬件Simatic系列產品,按每年生產230天計算,即平均每秒就能生產出一件產品。而EWA的產品質量合格率高達99.9988%,堪稱行業內的典范工廠。
在這背后,是西門子在準確收集數據和智能處理數據方面的功勞。電池中國網了解到,為了準確收集數據,安貝格工廠超過3億個元器件都有自己的“身份證”。這些基礎識別信息包括:哪條生產線生產的、用什么材質、用什么樣的螺絲釘等等。在此過程中,SimaticITMES生產執行系統每天將生成并儲存約5000萬條生產過程信息。
“智能數據”是王道
您可能還不知道,現在西門子已經是世界十大軟件公司之一了,擁有當前世界品類覆蓋最全面、綜合競爭實力最強的工業軟件體系!數字化和物聯網在未來的商業技術變革中將成為主要的驅動力,軟件逐漸嵌入到工廠生產和運維之中,實現用戶參與的個性化生產,甚至個性化設計以及類似手機等消費品服務的工業APPStore。
因此,西門子實時推出了基于云的、開放式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將工業用戶的數據變為“有價值的數據”,從而帶來商業上的成功。
簡單來說,MindSphere的最大功勞就是幫助制造商快速、高效地采集海量數據,并挖掘數據中的價值,以最少的投入大幅提高生產設備的性能和可用性。而西門子龐大的工業設備基礎和覆蓋中國眾多行業的專業知識,為MindSphere帶來獨特的數據采集和價值挖掘優勢。
MindSphere能為鋰電業帶來哪些改變?
鋰電業的機遇和挑戰
有專家認為,中國已經渡過了智能制造的培育期,進入了成長發展期,大數據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被寄予厚望。鋰電業也不例外,這點從近期中國國家工信部公布的鋰電企業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項目中可以看出,中國的云計算和工業大數據也在加緊布局。
然而,具體來看,鋰電業數字化、智能化制造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一方面,產品生產和測試數據的采集量大、每個工序有不同管控需求、制造模式屬于流程制造和離散制造的混合模式(漿料段的生產屬于流程制造,單體電池和包裝段屬于流散制造)等特點,都加劇了產業數字化的難度;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鋰電制造企業硬件設備多為分段采集,設備之間存在兼容性和多樣性的問題,導致各類工業軟件之間集成度低、數據無法共享流通。
中國鋰電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急需一位啟蒙導師,以引領企業的數字化新征程。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廠集團工廠數字化服務總監李漓表示:“在邁向工業4.0的道路上,MindSphere大有可為。”憑借全球領先的數據采集與分析能力,以及友好開放的生態系統,MindSphere確定了四大價值主張:為設備制造商和最終客戶提升設備可用度、增強能源效率、保障數據安全,并改善生產制造的效率和質量。這無疑是包括鋰電業在內的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不二法寶。
下一篇:鋰電業數字化工廠背后的人才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