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88次 | 2022年01月15日
鋰、銅、鎳、鈷的產量問題會拖電動汽車后腿嗎?
TSLA的產量噩夢會不會成為未來整個汽車行業共同的夢魘呢?
本文只淺談一下動力鋰電池的金屬原材料鋰、銅、鎳和鈷。
Tesla開始交付Model3,并且周產量突破5000輛;沃爾沃宣布計劃在2019年淘汰全部純內燃機汽車并主推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豐田大量購入全球最大鋰礦業務公司之一OrocobreORE的股票……這一些列電動汽車市場的舉動直接導致了在上個月,全球著名的化學能源公司SociedadQuímicayMinera宣布和智利政府達成協議,將其碳酸鋰年產量翻倍,擴大至約220萬噸,一直到2030年。
這一舉動成功打壓了鋰價格(在2017年鋰價上漲了29%)但是鋰價上升的勢頭不可防止,相比于銅礦、鎳礦和含鈷礦,鋰的情況相對樂觀。但是預計未來兩年全球需求量將上升75,000噸,超過此期間新供應量25,000-3,000噸。
單單是汽車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量就占整個鋰市場的40%,而這個數字到2025年時將會升至60%-70%。而鋰市場供應的結構性短缺會至少持續到2020年。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隨著電動汽車銷量上升率達到兩位數的復合上升率,三元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處于一個迅猛上升周期的早期階段,這一階段很可能會持續到下一個十年。"LithiumAmericasCorp.LAC的顧問ChrisBerry分析道。
Tesla的例子擺在眼前,除了極致的追求工業制造的模塊化和自動化所帶來的問題,電池產量的瓶頸始終是電動汽車生產的關鍵限制問題。
而銅和鎳是限制電池產量的關鍵因素。因為常年的過度開發,以及銅價走低,在過去十年中資本市場關于銅礦的投資基本處于零上升,而精煉銅和精煉鎳的小額赤字預計還會保持新增,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改變。
對新礦的開發和投資將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現有的銅礦和鎳礦無法滿足未來不斷飛速上升的需求,但勘探和開發的成本在不斷升高,而原材料價格還尚未從四年前價格暴跌的陰影中完全走出來下。
鑒于礦產開發和投資必要的公文手續以及政府流程,新的鎳礦和銅礦將至少要5-1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市場要的產量。
含鈷礦,由于地理環境和地緣政治的雙重因素已經陷入到"很難獲取"的危險境地。
FirstCobaltCorp.FCC首席執行官TrentMell稱,截止到2017年,全球鈷產量的50%用于生產三元鋰離子電池,這個比例到2020年時預計將會超過60%。
鈷是很多金屬礦的副產品金屬,98%來自銅礦和鎳礦。作為銅和鎳的重要副產品,它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銅礦和鎳礦的發展。
而目前約60%的含鈷金屬礦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而這個國家目前正飽受戰爭的蹂躪。而我國在2017年初和剛果簽署的超過數億美元的銅鈷礦貿易協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過去十年對這個非洲兄弟的援助并不是一無所獲。
雖然國內目前有著充分原材料供應,但是由于金屬工業的行業規律,鈷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市場所需的產量。根據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分析師CasparRawles的數據顯示,在我國,2017年電池行業的重要原料硫酸鈷價格上漲了78%。和其他金屬原材料相同,鈷價格上漲也是由于缺乏原材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