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96次 | 2022年01月10日
資本瓜分鋰礦 鋰價還能飛多長時間?
新能源汽車市場興起后,上游鋰礦資源成為"香餑餑",熱度持續升溫。許多原來和鋰無關的公司紛紛布局鋰礦資源。然而鋰礦資源遲遲無法開采的案例為數不少,上述公司布局面對諸多風險。鋰礦資源開采供應增多后,未來鋰價走勢如何,市場判斷出現分歧。
國內鋰業巨頭江西贛鋒鋰業(002460.SZ)二月二十七日晚間公布業績預告,公司2017年凈利潤為14.57億元,同比上升213.95%。業績上升重要原因之一,是子公司澳大利亞RIM擁有的鋰輝石礦從2017年二月起投產出礦,原材料供應得到保障。
贛鋒鋰業在2015年九月收購了RIM部分股份,此后陸續增持。此外,贛鋒鋰業還收購了美洲鋰業、澳大利亞鋰出口商pilbaraMinerals等多家礦企股份。
目前,市場上主流電動汽車的動力鋰電池多為鋰離子電池。由于國內鋰礦較難開采,國內公司嚴重依賴國外鋰資源,像贛鋒鋰業相同布局海外礦產資源的公司不在少數。近日,保利協鑫能源(03800.HK)和林達控股(01041.HK)入股加拿大鋰礦商;新海宜(002089.SZ)入股深圳國澳礦業投資合伙公司(有限合伙)(下稱國澳基金),國澳基金是一家鋰產業基金,旗下子公司獲得加拿大魁北克省Molblan鋰礦60%權益。
據國內跨境投資并購信息服務商晨哨集團并購研究部統計,2017年中資公司在海外布局鋰礦資源項目近20起,收購方式分為收購股權和簽署承購協議兩種,以前者為主。其中15筆披露金額,涉及約37.48億元。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國內不少鋰礦區也早已落入上市公司"口袋"。贛鋒鋰業、天齊鋰業(002466.SZ)、鹽湖股份(000792.SZ)、藏格控股(000408.SZ)、西藏礦業(000762.SZ)、ST眾合(002070.SZ)、雅化集團(002497.SZ)、融捷股份(002192.SZ)等公司瓜分了青海、西藏、江西、四川等地的鋰礦資源。這些地方是國內重要鋰礦產區。
具體來看,近年來布局鋰礦資源的公司,重要包括鋰鹽加工公司、動力鋰電池公司、整車公司、跨界上市公司及投資機構等。在鋰離子電池市場帶動下,鋰礦資源對公司的誘惑和日俱增,但鋰礦資源能否為公司帶來實際利潤上升、什么時候礦資源能有效轉化為業績,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一些公司選擇了賣礦。國澳基金旗下Molblan鋰礦便是去年從中金嶺南(000060.SZ)手中買過來的。去年十月,中金嶺南披露通告,擬出售其持有Molblan鋰礦項目60%的權益給國澳基金旗下子公司國澳鋰業。中金嶺南表示,出售鋰礦是為了聚焦鉛鋅主業,招商證券分析卻顯示,該鋰礦尚未開發,當地現有基礎設施較為簡陋、同時項目所在地氣候寒冷,實際開采的不確定性較大。
鋰礦開采受基建設施、氣候條件、環保配套,甚至社會矛盾影響。雅化集團旗下李家溝鋰礦和融捷股份旗下甲基卡鋰礦均位于四川,雙雙處于停產狀態。
從整個市場層面看,全球鋰供應量不斷新增。新能源汽車行業迅速擴張助推鋰價節節攀升,刺激了一大批新礦山項目的開發和擴建。智利、澳大利亞等全球重要鋰礦區都在擴大鋰產量。
摩根士丹利在二月二十六日下調了全球多支鋰業股票評級。該機構分析師稱,鋰礦供應持續新增,電動汽車行業恐無法消化,預測2019年鋰離子電池市場將供大于求,價格亦將下跌。到2021年,鋰價格或將下降45%。分析師還稱,市場在預測電動汽車普及率時,過分依賴汽車制造商的承諾,沒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價值主張和所需基礎設施。
近期,國內碳酸鋰已小幅走跌。市場研究機構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最大漲幅達47.54%,一度逼近高位價格18萬元/噸。碳酸鋰是動力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
數據顯示,從2017年十二月開始,國內碳酸鋰市場持續疲軟,至今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小跌約7%。有分析師認為,年前及春節假期公司開工率低,市場需求驟降,前期囤貨公司拋售壓力較大。年后市場公司需求回升,將對碳酸鋰市場價格形成較強支撐。
關于鋰價未來走勢及鋰市場是否會供應過剩,分析師們看法不一。看多者和看空者在電動汽車市場擴大增速和鋰礦供應增速方面出現了分歧。
天齊鋰業去年十一月份在機構調研活動上表示:預計碳酸鋰價格2020年前比較穩定,重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是真實上升的,新進入者成本高,短時間內形成價格支撐;2021至2023年大部分產量釋放后,市場供求達到平衡,價格可能出現調整,但斷崖式下跌的可能性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