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84次 | 2018年08月05日
蓄電池回收困境會阻礙綠色交通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種政策措施規范鉛酸蓄電池生產及回收工作,但記者在江蘇、廣東、寧夏等地調研發現,鉛酸蓄電池在生產和回收過程中出現的污染現象屢禁不止。特別是在回收環節上,一邊是正規再生鉛企業普遍“吃不飽”,另一邊卻是大量廢舊電池流入“黑市”。
防止廢舊蓄電池流入“小作坊”,是讓電動交通工具完全實現綠色環保的最后一步,這一步走不好則功虧一簣。對于非法處理廢舊蓄電池的現象,不僅要求司法機關嚴厲打擊還要建立完整的回收利用機制,細化蓄電池的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的回收責任。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對鉛酸蓄電池等4類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引導生產企業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除此之外,電動交通工具的銷售者必須要承擔廢舊電池回收站的功能,對于送來的廢舊電池要做到來者不拒,不以消費者是否在此購買商品為前提。銷售者還要承擔環保宣傳的責任,圖文并茂地說明非法處理廢舊蓄電池的危險性,政府應該給予回收站相應的補貼。
作為防止廢舊蓄電池污染環境的最后防線,消費者的責任也必須細化,蓄電池的產品追溯系統要明確消費者非法處理廢舊蓄電池的法律責任,蓄電池上要有明確的回收站地址,對于報廢期過后無正當理由未將廢舊蓄電池環保處理的消費者,環保執法部門可以建立處罰制度進行罰款或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