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44次 | 2022年01月05日
先導智能:內生高上升確定 收購布局鋰電設備全產品線
滿足進口替代需求的高端卷繞鋰電設備稀缺標的
公司從薄膜電容器設備起家逐步拓展至鋰離子電池設備行業和光伏自動化設備行業,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爆發式上升帶來的鋰電設備行業歷史機遇。公司是國內卷繞機龍頭,是國內滿足卷繞機進口替代需求的公司,重要客戶包括ATL、CATL、億緯鋰能、中航鋰電等。公司的收入規模從2013年1.75億元到2016年的10億元的躍升,凈利潤復合增速超100%。公司盈利能力強,毛利率高達42%,凈利率為26%。
鋰電設備行業未來5年復合增速30%以上,行業龍頭增速更高
我們和市場不同觀點:
1、市場普遍認為,鋰電設備高速上升期已經過去。事實上新能源汽車仍然是未來10年的新興產業,預計未來5年鋰電設備行業增速仍將保持30%左右。按照2016年行業規模120億元測算,2020將達到340億元。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2、工信部持續出臺政策包括鋰離子動力鋰電池單體公司年產量力不低于80億瓦時(8GWh),表明設備廠商將進入兩極分化期。隨著對車企推廣政策和對電池廠商產量政策的陸續出臺,下游電池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已定。小廠商和走低端技術路線的將面對淘汰和被收購。綁定大電池廠的設備商將受益鋰電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龍頭增速將比行業增速更高。公司目前重要的客戶為全球領先鋰電龍頭的CATL,ATL等,高成長將仍然確定。
預計未來三年業績增速50%以上,內生外延將有望持續超預期
我們判斷,公司業績仍將大幅超預期。重要原因是:
1)進口替代仍有空間:公司卷繞機和進口設備性能相當,但具有更低價格(低10%)和更好的服務(交貨周期短)。目前國內高端鋰電設備國產化率僅約50%,進口替代空間仍然廣闊。
2)市場份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公司目前已綁定CATL和ATL,如未來進入比亞迪、松下等大廠商的供應體系,公司成長將有望持續超預期。
3)外延切入鋰電后端設備,有望成為鋰電設備整線供應商:公司擬13.5億元收購鋰離子電池電芯及模組測試設備龍頭泰坦,通過收購,公司產品將從鋰電設備中段切入到后段,公司覆蓋的鋰電生產線設備將從25%的占比提高到50%,強化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泰坦在手訂單約11億元,凈利率超30%,盈利能力極強。
此外,公司還在研發前段設備涂布機等,公司未來有望轉型整線供應商。雙方客戶有重疊,有助于雙方市占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