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93次 | 2022年01月04日
新能源車"后補貼時代"如何平衡發展和管理
從此前關于新能源汽車補貼過度的討論,到今年初騙補事件曝光,再到九月初財政部有關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通報的公布,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繁榮背后,如何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成為行業內外關注的話題。
雖然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包括《新能源汽車生產公司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以及《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在內的新政頻出,但業內關于行業該如何規范管理激辯不斷。
此外,不斷收緊的政策也讓不少公司出現一定焦慮,甚至有媒體預測,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出臺,行業面對重新洗牌。
日前,在寰球汽車舉辦的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問題研討會上,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我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以及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等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就"后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該如何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當日參會專家普遍認為,新能源的管理應該抓住大的方向和原則,也要給公司一定的自主權,才能促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NBD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管理如何警惕"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侯云春:新能源汽車發展要在供需兩端發力,兩手并用。需求端方面,要讓消費者喜歡用、愿意用新能源汽車;供給端方面,則要政府公司共同努力,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新能源汽車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兩手并用就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調控這只看得見的手相互配合。
楊裕生:電動汽車市場化的關鍵是補貼退坡+積分制(或碳配額制)。實現電動汽車市場化,終究要由汽車公司來主導,所以在電動汽車持續發展的大格局下,車企不能存僥幸心理,不搞短時間行為,要下定決心做長遠打算,掌握核心技術,將公司建設為強大的電動汽車專業性公司。
姚景源:在新能汽車政策推動方面,政府要干預,但前提是要搞清楚干預什么,這是核心。產業政策有兩個核心點,一是不能替代市場;二是產業政策要管產業而不是公司。現在各個領域都有意見,這說明新能源汽車政策存在一定問題。新能源汽車政策要參考《婚姻法》的制定辦法,即只管最基本的,不能管死。
吳迎秋:以前,在對汽車行業的管理中,一直沒有擺脫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老毛病。當前,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值得思考。
NBD汽車:對下一階段新能源相關政策的出臺有什么建議和意見?
姚景源:我還是主張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有補貼。當一個產業弱小時,就要有補貼,只是怎么補,補哪一個環節十分重要,還有如何防止騙補。當然,補貼還是要逐年遞減。
侯云春: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無論是獎勵措施還是懲罰措施,政策出臺一定要給公司留一個適應和調整期。此外,新能源汽車必須高標準、嚴監管。對生產公司來講,無論是生產質量標準,還是技術安全和環境保護標準等,一定要和國際接軌,同時要嚴格加強監管。
楊裕生:事實證明,過度補貼必然妨礙市場化,而且副用途很大。現在的補貼太吸引人了,高補貼成就了汽車公司的高利潤。實際上,在電動汽車剛開始補貼時,1瓦時的動力鋰電池賣8元,部分可賣到6~7元,但現在1瓦時動力鋰電池的價格是2.2元,既然電池價格占到整車三分之一,為何電池價格下降了,補貼不能降?
車企對補貼的依賴不利于公司發展,也不利于電動汽車市場化,必須在市場化過渡進程中進行改變。
上一篇:碳酸鋰價格還能再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