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54次 | 2021年11月27日
動力鋰電池強勢擴產的背后 我國設備悄悄崛起
隨著政策的推進以及下游需求的刺激,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的上市公司紛紛加大了產量上的投資。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底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為101GWh,預計至2017年年底規劃總產量將達230GWh,同比上升127%。
鋰電大數據尋訪發現,今年上半年已有超過2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動力鋰離子電池擴產計劃,同比新增133%。
例如,寧德時代總裁黃世霖曾表示,去年七月,公司鋰離子電池產量已達到7.5GWh,接下來每年產量翻番。到2020年底,希望總產量達到50GWh。
例如,比亞迪目前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為16GWh,其青海的電池廠建設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預計建成后產量將達10GWh。比亞迪未來將擴大三元鋰離子電池布局,2017年新增三元電池5-6GWh。至2020年,預計總產量將達到40GWH。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從歷史來看,任何一個大的行業崛起,設備廠商均是直接受益者,方向型龍頭公司往往誕生于此,如基建投資周期誕生了三一、中聯等設備龍頭。
順藤摸瓜可發現,我國鋰電設備生產廠家正在悄悄地崛起,他們今年的訂單普遍飽滿。
首先,新能源整車公司對動力鋰離子電池要求的提高,以及國家政策的趨嚴,推動著電池設備的迭代升級,且有加速之勢。
其次,電池生產設備每2~3年就要迭代一次,假如不對舊的設備改造升級,在市場上就會失去競爭優勢。
最后,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等相關政策對電池能量密度、續航里程的要求,也會出現連鎖反應,傳導至電池設備領域,促使電池公司對設備做出相應調整。
根據起點研究(SPIR)統計,2016年我國鋰離子電池電芯設備規模為75億元,同比上升超過100%。其我國產設備占55億元。
例如,CATL致力于用我國設備做世界一流產品。從核心供應鏈可以看出,CATL并沒有采用盲目進口,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設備、材料等在內的完善的國產供應鏈體系。CATL設備的國產化率是86%。
起點研究(SPIR)預計未來國產比例還將提升。
起點研究(SPIR)稱,目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產量和性能,遠不能滿足終端電動汽車及儲能市場的新增需求,未來3-5年將是鋰離子電池設備高速上升期。
在市場上,我們可看到,日韓等進口設備是國產設備價格2~10倍,但在個性定制化、產品靈活適用性、后期維護更新等方面,國產設備已經更具優勢。
另外,我們不應只看到某些公司從日韓進口設備,其實,當前的情況是,我國鋰電設備廠商以其高性價比,正在悄悄地進入了日韓電池市場。
我國鋰電設備制造業已然崛起。